-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大事:关于化石燃料的辩论.doc
美国大事:关于化石燃料的辩论
浏览当前的美国报刊、网络,你会不时看到文章大标题中有“Fossil Fuels”这个显眼的词语,“化石燃料”或“矿石燃料”是其中文译名。正是这种燃料当前在美国引起激烈争论,一场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空气、增进人民健康,同时涉及科技改革、开发新能源、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辩论正在广泛展开。
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即“烃”),其中包括我们大量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这煤、油、气,如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家家户户的照明、烹饪、气温调节都离不开它们。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们更是功能彰显。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发表长篇文章《化石燃料将拯救世界(千真万确)》对其加以赞美,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有问题,但它们带给人类和地球的好处不容争辩。”还称,“化石燃料取代了森林砍伐,挽救了鲸鱼,让我们在较少土地上种植更多食物。它使西方上升到‘伟大的富裕社会’,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在许多政治、经济问题上,《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往往有不同倾向性。前者有关化石燃料的专题讨论题目用的是“Beyond Fossil Fuels”,后者说化石燃料的好处“beyond dispute”, 两者都用了“beyond”这个介词,可一个说的是化石燃料问题超出化石燃料本身,还涉及环保、空气、健康等许多问题,另一个说的则是化石燃料的好处不在争论范围之内。显然,《纽约时报》要着重讨论化石燃料带来的危害以及除害的途径,《华尔街日报》则称颂化石燃料要使其成为永久的主要能源,一“否”一“保”,反映了目前美国人所持的两种不同态度。
化石燃料如今分别用于三个方面:石油主要用于交通,天然气主要用于供暖,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当我们开车上下班或出门旅行的时候,当我们冬夜在温暖的房间里上网的时候,我们都会体会到化石燃料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天色阴沉总不见晴空的时候,当漫天雾霾出门需戴口罩的时候,我们便得知化石燃料也带给我们危害。
在钢铁厂、发电厂、炼油厂遍布的地区,在街道、公路、汽车密集的地方,化石燃料的废气散布空中,其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烃和汞,经过光化学反应又形成臭氧,所有这些有毒颗粒物可以组成遮天盖地的雾霾,其毒素往往会使人罹患各种疾病,甚至过早死亡。这种现象同时产生“温室效应”,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含量增加而使地球表面升温变暖。
匹兹堡的旧貌新颜
美国人有过饱受空气污染之害、力克污染物的漫长经历。笔者曾有《洛杉矶反雾霾之战》一文(见本刊2013年第09期),这里不妨再说一说匹兹堡的今昔。
匹兹堡是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大城,因自然资源丰富,有三条河流在此交汇,又早有铁路与各地相通,所以工业发展较快,1875年便开始生产钢铁,1911年钢产量占全国一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匹兹堡一家钢铁公司的钢产量就两倍于苏联全国的钢产量。全市产钢鼎盛时期共有300多家与钢铁生产有关的公司、企业。然而,这个“世界钢都”、“世界工场”就因为大炼钢铁、大烧煤炭,结果成了昏暗的“烟雾之城”、“开盖的工业地狱”。煤炭是匹兹堡的主要能源,钢铁厂、炼油厂烧煤,70多家玻璃厂烧煤,火车、汽船烧煤,家庭烧煤,整个城市烧得乌烟瘴气,空中布满灰黑色烟雾,河流也被工厂废水污染。
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是匹兹堡“最黑暗”时期。由于烟雾笼罩,每天上午10点左右“夜色”就降临全市,就要开街灯。可当时不少人愚昧无知,认为那些从高烟囱中冒出的浓烟是生产力和繁荣的象征,甚至觉得烟雾对人的肺脏、对作物生长都有好处,有些人还居然写诗作词歌颂烟雾,这些现象后来都被传为笑柄,匹兹堡的“黑暗历史”也就成了所有缺少环保的城市的警世故事。英国著名小说家特罗洛普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游览匹兹堡,他的游记写得显然有点刻薄:“匹兹堡无疑是我见过的最黑暗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连那些不洁之物和不可思议的黑暗也美丽如画。当我伫立观望那些几乎像夜色一样游荡全城的煤烟时,我觉得我先前从未像现在这样爱烟雾和脏物。”
十年前,笔者曾游匹兹堡,见到的已是它的新貌,一个全然不同的匹兹堡。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全美国的“非工业化”,也因与其他国家竞争不力,匹兹堡的钢铁工业日渐凋敝,钢铁厂纷纷倒闭或外迁,高烟囱被拆除,整个城市经济开始转型,转而大力发展电脑科学和生物技术,至90年代便从“钢都”变成了“高科技中心”和“地区医学之都”。整个城市的环境也焕然一新,空气清洁而不再有煤气和烟味,河水干净而不再呈褐色或青色。人们所看到的不再是特罗洛普笔下“黑暗的美丽”,而是阳光、蓝天和白云下面由阿勒格尼河和孟农加希拉河交汇而成的美丽的“金三角”,三角尖端绿草如茵的公园,喷射200英尺水柱的喷泉;还有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而非煤烟味道)的福布斯大道,那里集中着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