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整理】-2-1鸦胆子.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2-1鸦胆子

鸦 胆 子 目 录2012.2.1 “鸦胆子”在《中国药典》 “鸦胆子”在《辞 典》 “鸦胆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鸦胆子 【拼音名】 Yā Dǎn Zi 【英文名】 FRUCTUS BRUCEAE 【别名】苦参子、老鸦胆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留坚果,晒干。 【性状】本品呈卵形,果壳质硬而脆,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味极苦。 【鉴别】果皮粉末棕褐色。表皮呈不规则多角形,含棕色物。薄壁细胞多角形,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簇晶直径约至30μm 。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4~38μm。种子粉末黄白色。种皮细胞略呈多角形,稍延长。胚乳和子叶细胞含糊粉粒。 【炮制】去果壳及杂质。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 0.5~2g装入胶囊空壳吞服或用龙眼肉包裹吞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 典》:鸦胆子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 Yā Dǎn Zi 【别名】老鸦胆《生草药性备要》,鸦胆、苦棒子《吉云旅钞》,苦参子《纲目拾遗》,鸦蛋子《植物名实图考》,鸭蛋子《医学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中药志》,解苦楝《广西中药志》,小苦楝《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留坚果,晒干。 【原形态】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全株均被黄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30厘米,有长柄;小叶5~11枚,对生,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两侧不对称的斜圆形,边缘有三角形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圆锥聚伞花序腋生,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长4~18厘米;花极小,红黄色;雄花萼片4,披针形,花瓣4,线状披针形,雄蕊4,着生在花盘下方,花盘4裂;雌花萼片4,三角形,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子房由4心皮组成,大部离生,下部被花盘包围,花柱下弯,柱头长尖形。核果长卵形,先端略向外弯,成熟时黑色,具突起的网纹。花期3~8月。果期4~9月(海南岛、广西)。 本植物的根(老鸦胆根)、叶(老鸦胆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主产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 【性状】干燥成熟的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两头稍尖,长6~10毫米,直径3~7毫米。表面灰黑色,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网纹,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外壳质硬而脆,破开后内向灰红色或灰黄色,光滑而油润。内有黄白色种仁,呈卵形,长4~7毫米,直径3~5毫米,外包抽皱的薄膜,富有油性。无臭,味极苦。质坚、仁白、油性足者为佳。 【化学成份】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糖甙(鸦胆灵、鸦胆子甙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鸦胆子仁含脂肪油(鸦胆子油)56.23%。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4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种子中含多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维生素种类有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C、H、M、P、T、U)。 【药理作用】 ①实验室有抗阿米巴等原虫的作用,临床作用不显著。 鸦胆子仁及其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没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草履虫、疟原虫等原虫均具有杀灭效力。去油鸦胆子水浸液加入溶组织阿米巴之培养基中,发观1:1000之稀释中性液需与培养基接触48小时后,方能杀灭三种阿米巴中之二种,因此,认为试管内杀灭阿米巴之效力,尚不足以说明临床疗效。从鸦胆子中提得的粗制结晶配糖体,在试管中有更强的作用,但进一步精制后,效力反而降低,因此其有效成分迄今未解决。从鸦胆子中分离出的结晶性成分-甙甲,1:10000的水溶液在玻片上可于4小时内杀灭阿米巴;甙乙则较弱,需1:1000的浓度,方有作用。动物(猫、犬、猴)人工或天然感染的阿米巴痢疾,用鸦胆子及其有效成分治疗,也证明具有抗阿米巴作用,多数或全部可达症状消失,1/3~1/2达到根治,在过去对动物进行实验治疗的文献中,死亡率常较高,因而影响了治疗率。 ④实验室有抗疟作用,临床作用不显著。 自1950年发现鸦胆子仁或其水浸液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