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那一湾文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住那一湾文脉

注:在我看来,对文人来讲,最好的时代是两个,一个在遥远的战国初年,一个在不远的民国时期。 这篇文章虽带有作者比较强的主观认同,比如作者给当时文坛的活跃分子排位,“民国文才共一石,周氏兄弟除外,他们属于整个中国文学。我的分配如下:????梁启超、王国维得一斗,陈寅恪、陈独秀得一斗,沈从文、郁达夫、废名得一斗,梁实秋、钱钟书、林语堂得一斗,萧红、张爱玲得一斗,郭沫若、老舍、巴金、茅盾、曹禺得一斗,张恨水、徐志摩、郁达夫得一斗,钱穆、顾颉刚、梁漱溟得一斗,剩下的人共分了那三斗。冰心没有,去晚了,田地已经分完,只能捡起洒落一地的秕谷。记住那一湾文脉??胡竹峰?? ????一 那阵子我住在乡下,天天读民国人的作品。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哪知道?吃饱了饭读书,读完书吃饭,以书佐饭,以饭养书。 ????乡下的风景,书中即有,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竹……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个个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书中景色宜人,窗外风光无限,愈发读得亲切。 朋友打来电话,我说读民国呢。电话那一端短暂地沉默,然后感叹,那代人都散了。也是。都散了。巨星陨落。梁启超走了,鲁迅也走了,周作人、郁达夫、胡适,那一袭袭青布衫的身影在时间的弧线上飘忽,留给后人的,只有黑白照片中清晰可见的一身文化,一脸学问,他们或站立微笑,或凝眸沉思,或不以为意,或郑重其事……但写在眉宇间的,有从未凋零的儒雅和永不褪色的风流。很多年之后,一辈辈文人回望他们生活过的岁月,才发现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更是一湾文脉。 ????1912年的1月1日,似乎比历史上任何一天来得更加艰难。街头巷尾,长袍马褂的前清遗民拖着长辫子,步履恍惚,入眼只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西服衬衫的当朝新贵剪短了头发,意气风发。秦淮河畔的六朝金粉地古都南京,到处张灯结彩,国民政府的礼堂人头攒动,孙中山身穿中山装,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天注定要写进历史,不仅仅是版图的改变,政权的更迭,更有文化的转移。 ????河流入海,先秦的虫鸣戛然而止,汨罗江畔的楚音消歇了,以宫刑为代价的著作《史记》成了史家之绝唱,唐诗宋词元曲背后的男男女女不复歌吟,两千年的诗云子曰纷纷萎落。清代文坛最大流脉的桐城派,到此时已是座兵火四起的孤城,在新文化运动的四面夹击下,满面疮痍,摇摇欲坠。 ????大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关闭,新时代开始了,与隆隆崩溃的政权一起坍塌的还有之乎者也的文章,白话文诞生了。 ????白话文自唐宋以来在口语基础上逐渐形成,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像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之类,以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在社会上普遍应用。 二 ????在谈到白话文之前,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民国人笔下的文言范。那一代作家几乎都旗帜鲜明地反对过文言文,但更多是从政治、思想、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他们自身的古典素养,青少年时期已奠定得异乎寻常的扎实,成年后,再怎么反对文言文,自身所受文言的有益滋养反对不掉;他们自身的文言功底或者说是文化的根底,更不会因此而变薄。陈寅恪甚至能写一手纯正漂亮的文言文。林语堂曾说过: ????古学诚不能无病,现代人也决不能单看古书,这何消说,但一见古书,便视为毒品,未免有点晒不得太阳吹不得野风的嫌疑。现代人贵能通古今,难道专看什么斯基译作,读洋书、说洋话、打洋嚏、撒洋污。《史记》、《汉书》不曾寓目,《诗经》、《左传》一概不识,不也是中洋毒吗? ????古者则有幽深淡远之旨,今者则得亲切逼真之妙。两者须看时并用,方得文字机趣。 ????梳理汉语文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自有各自的神采与风格,盘根错节的文脉像山间的河流,或蜿蜒曲折,或顺势直下,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消长相随,此起彼伏,彼起此伏,自然,也同经了无数灾厄。但只要是一有间隙,文化之流不经意间又会秉天地灵气,激浪扬波,呈现出一派大江瀚海的浩荡景观。 ????魏晋动荡,但文章有一股郁郁之生机。唐末大乱,诗风虽衰落,小品却放了光辉,罗隐的《谗书》几乎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这样的隐士也没有忘记天下,在一塌糊涂的泥塘里散发着光彩和锋芒。明末的小品吟风弄月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更有接通先秦魏晋唐宋文脉的勃勃野心。其实,这正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民国诸子出场前的精神背景。 ????民国文化人物大批量出场,再次用文化的火炬组成一个轴心,进入中国文化的繁茂时代。 三 ????民国作家所体现的精神气度、文化襟怀,从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