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例_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例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光源;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2.学生实验器材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两块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果冻。
3.教学过程
3.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3.2新课教学
3.2.1光源
[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生甲]太阳、电灯、蜡烛.
[生乙]手电筒、火把、油灯.
[生丙]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学生答]它们都能发光.
[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生甲]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3.2.2光的传播
●提出问题
师: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生: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设计并进行实验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操作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展示并交流。
学生甲:当我们点燃了蜡烛的时候,我们小组的人都看到了光,说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学生乙:点燃蜡烛,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蜡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蜡烛发出的光.
学生丙:我们先点燃香,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向上冒的烟的方向照过去,我们看到了光成了一条直线,时断时续的,美极了!
学生丁:我们用激光手电照射烧杯里的水,看到水中一条直的光线。又照射果冻,还是看到一条直的光线。
……
●分析论证。
师: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方法各异,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把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用激光灯沿光具盘面射向玻璃砖。
生:诧异、迷惑。
师:对呀,光不再沿直线传播了,同学们能想想什么原因吗?
生:讨论交流。
师:考虑一下,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呢?
生:我们做实验时,光是在水中、空气中、果冻中传播的,是同一种介质,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光是从空气传播到玻璃中,介质不一样了。
师:很好。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同学们能总结这个结论了吗?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2.3光线
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我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