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 第五单元 29、《湖心亭看雪》 主备人:付娟 时间: 课型 导学课 审核人: 内容导航:(2分钟)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 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哦自学,我快乐,8分钟) 1.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句读、语气。 2.小组推荐学生范读课文。 3.译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 (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教师指导。如:绝、更、拏、拥、毳、雾凇、沆砀、焉得、白等) 二.小组合作学习(我探究,我收获,15分钟) (一)、情感铺垫 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西湖寻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 请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文探究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西湖情感的一个字,并从文中找出依据。(痴)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引用原文,可以拓展发挥。如:痴在行为——更定看雪。痴在情感——拏船独往。) 教师归纳引申,拓展学生知识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苏轼说“高处不胜寒”,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必然是孤独的。试想: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天色尚未破晓,“我”就冒着严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谁人能解?所以,“赏雪之情,无人领会”,只好“独往”了。 那么,为什么刻意选择“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独往”呢?因为此时西湖最宁静、最纯净、最本色,未被践踏污染。所以,“西湖之美,必于无人处领会”,只能“独往”矣。 “强饮”:可解“勉强饮”或“痛饮”,都是为酬谢知己。 一“独往”一“强饮”,张岱真可谓是西湖的“痴情知己”啊!我们不妨改造苏轼的名句——何处无湖?何处无雪景?但少痴人如张岱者耳。 2、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是褒?是贬? 参考:舟子本意是贬,因为不理解“我”大雪中独往西湖的意趣。 作者引用是褒,是自得——“痴”亦常指最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满心自得的一片痴情。) (三)、写作探究 1、西湖美景,是否真的无人领会?(生回答) 从题目看,从“我”的情感看,都可以不写“亭中二人”;可作者不但写了,还花了不少笔墨,究竟有何用意?只是为了写此二人吗? (学生品味最后一段中对二人的描写,可讨论) 教师总结,授之以渔。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处亦可以说:我见二客多痴情,料二客见我应如是。写痴情二客“大喜”,“拉余同饮”,正是借二客之眼,写痴情之“我”。一笔不写自己,却笔笔暗写自己。这种写法可称之为“对面落笔”,十分巧妙。 2、第一段也有些句子,作者是刻意从独特的角度落笔(不一定是“对面落笔”),自由读一读,看谁先找出,也可谓是“张岱知己”了。 明确:(1)“人鸟声俱绝”:从听觉写雪之大,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背诵此句) ①、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适当点拨明确: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②、引导学习: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