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麒麟隧道塌方处置方法.doc
麒麟隧道塌方处置方法
【摘要】本文第一作者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第二作者为该项目隧道主任工程师,写作于2014年12月。本文介绍了麒麟隧道施工期间发生塌方情况,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介绍塌方处置方法和措施以及处置结果,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隧道 塌方 处置
1.引言
麒麟隧道为麻竹高速公路一座分离式中隧道,左幅全长810m,最大埋深约200m;右幅全长821m,最大埋深约194m。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隧址区揭露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上统页岩,由上而下分别为种植土、碎石土、页岩,岩体风化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较发育,主要基岩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出露点下渗等方式补给。本文对麒麟隧道ZK89+475处发生塌方的处置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进行整理总结,供同行参考。
2.塌方经过
2.1 塌方前异常情况
麒麟隧道由出口端向进口端单向掘进。截至塌方前,麒麟隧道左洞掌子面桩号为ZK89+401,累计进尺699米;仰拱桩号为ZK89+482,距掌子面81米;二衬桩号为ZK89+514,距掌子面113米。2014年7月31日18:00,麒麟隧道出口左洞ZK89+475~ZK89+465段仰拱爆破施工后,ZK89+475~ZK89+462段(13米)已完成的初支发生变形开裂,裂缝宽度不断增大伴随有初支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现象,偶可听见初支“嘣嘣”轻响。
2.2 塌方过程
8月1日凌晨3:30,ZK89+468~ZK89+462段6米初支拱顶发生第一次坍塌,6榀拱架扭曲变形,塌腔高度约10米,纵向长度约6米,塌方体约500m3,塌腔顶部处于不断掉块的不稳定状态。(ZK89+462距掌子面ZK89+401为61米)。
8月1日上午11:00,ZK89+475~ZK89+468段7米初支拱顶发生坍塌,塌腔纵向长度累计13米,塌方体增加至800m3,塌腔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伴有点滴状出水。
8月2日上午10:00,ZK89+462~ZK89+459段3米初支拱顶发生坍塌。
截至8月2日下午15:00,坍塌基本未继续发生,可认为塌方段ZK89+462~ZK89+459段落处于不稳定的暂时平衡状态。经现场观测记录,塌方共造成16榀钢架扭曲变形并垮塌,在开挖线外形成纵向长度约16m、环向长度约9m、高度8~15m的塌腔,塌方总方量约1500 m3,呈关门状态
3.原因分析
3.1 地质原因
从地勘资料及开挖揭露岩性显示,塌方段围岩为硅质页岩夹泥质页岩,属较软岩,存在软硬互层结构;从坍塌体推测,该段存在松散碎石土软弱夹层结构,局部易坍塌,且存在顺层滑移,自稳性较差。原设计Ⅳ级围岩,Z4+支护类型。
3.2 气候因素
由于该段落初支施工恰逢7月份雨季,大量的雨水随岩体裂隙入渗山体,浸润隧道围岩(初期支护上可见出现大面积湿斑),使得岩体强度降低,围岩重度增大,在岩体自重应力和地下水的双重影响下,原设计采用的支护参数已不能满足软化后的围岩的支护要求,这是产生初支变形塌方的主要原因。
3.3 施工原因
工序安排不合理、衬砌成环不及时。塌方段人行横洞在该段仰拱未施工、初期支护未成环前,提前开挖横洞洞身,人为增加临空面。仰拱、二衬距掌子面分别为81m和113m,衬砌成环不及时,造成结构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仰拱一次开挖过长。仰拱一次开挖10m,仰拱未成环前竖向荷载过大集中,锁脚锚杆无法承受过大竖向荷载,整体初支下沉。
爆破震动影响。ZK89+475~ZK89+465段仰拱开挖时,因爆破产生的强震、冲击等震动效应对初支背后岩体扰动较大,造成隧道洞室周边页岩裂隙增大,页岩间裂隙水向隧道洞内移动汇集并软化围岩,围岩松动圈增大,增加了初支承受的荷载,导致初支开裂、钢架变形。
施工不规范。超前小导管注浆不饱满,围岩固结圈达不到设计要求,围岩自承能力不足。
4.塌方段处置方法及措施
处置施工工艺流程:封闭塌方体→堆载平台→塌方影响段施做临时支撑→影响段、坍塌段超前小导管施工→ 坍塌段开挖、支护→坍塌段回填混凝土、吹砂→ 二衬施工→人行横洞施工→掌子面施工
4.1 地表监测
塌方后,立即对塌方段地表进行察看及监测。地表监测结果无明显裂缝、无沉降。
根据塌腔尺寸及地表监测情况,结合塌方段埋深(约70米),判定该处塌方为非冒顶塌方。
4.2 塌渣封闭
塌方主体范围规模大(约1500 m3)且空腔无法具体探明是此次塌方的特点,处置方法首要考虑的是保证安全防止二次塌方等次生灾害,然后才是施工穿越。本隧道采取如下两项措施:
(1)封闭塌方体:采用10cm厚C25喷射砼封闭坍塌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