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还是有一定成就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还是有一定成就的

洋务运动还是有一定成就的[35P] 圣旨 发帖于:历史风云图区 发布时间:2009-8-27 22:29:54 查看原帖 收藏 复制链接 【共4条评论】【浏览123IP】   一、 统一时期   自1895年袁世凯接掌小站练兵开始,至1918年前后直皖分家时为止,是北洋陆军的统一时期。   还是先从北洋六镇说起吧。   这一时期的北洋陆军,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齐装满员,即想定编制与实际编制基本上完全相等,不差一兵一卒,一枪一炮。下面是1906年时第六镇的装备情况:   成军之初,全镇共有曼利夏步枪6863支,小口径毛瑟步枪253支,哈其开斯步枪37支,共7153支,小口径毛瑟马枪140支,曼利夏马枪924支。1906年,北洋兵备处发日式三十一年式步枪6849支,三十年式马枪1483支,替换下原来的杂式步、马枪。1908年,近畿军械局又配发日式二十九年步枪6支,马枪4支。总计全镇应共有日式65毫米步、马枪8342支,因二十四混成标东调随带走步马枪1809支,则此时第六镇实有步马枪6533支。   原有格鲁森57毫米陆炮12门,格鲁森57毫米山炮32门,克虏伯87毫米围城快炮4门,马克沁机关枪8挺。1906年,北洋兵备处配发法国克鲁苏75毫米陆炮36门,克鲁苏75毫米山炮18门,替换下原来的杂式火炮。总计法式克鲁苏75毫米火炮54门。   枪炮以外,按全镇统计(二十四标东调之前),另有标旗6面,营旗24面,军官佩刀372把,军佐佩刀126把,军官六响手枪257支,军官七响手枪215支,军佐六响手枪36支,军佐七响手枪49支,炮目兵七响手枪355支,马兵刀988把,短兵刀1046把,洋步号98支,洋马号59支,洋步鼓26面,铜吹哨342支,四倍光千里镜284具,八倍光千里镜180具,侧视镜219具,孔明灯633具,号灯20对,救伤床69架,子药箱192个,大洋镐 192把,大洋锨576把,大洋斧96把,叠锯144把,小洋锨3024把,小洋斧1200把,小洋镐1824把,修枪炮器具20副,军乐队刺刀50把,枪刺劈剑器具308副,军乐器具一套。   这就是第六镇1906年时的全部家当。   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此时的第六镇,陆炮36门,山炮18门,正好达到54门的满编,而绝不是有些网友所认为的北洋陆军的编制只是停留在纸上的空架子。   至于枪,因此时的步兵是清一色的步枪兵,步兵每队有战斗兵126人,即配步枪126支。这在1905年3月11日长庚、徐世昌考查北洋陆军第三镇时所述“步队每队一百二十六支无差数”一句中可得验证。如此算来,则全镇48个步队应有步枪6048支。此时的骑兵、工兵、辎重兵亦配步(马)枪,也以每一名战斗兵配一支步(马)枪的最高估计数计算,则马标、工兵营和辎重兵营共有战斗兵1680名,则最多应配枪1680支。至于炮兵,不可能每个战斗兵配步(马)枪一支,有的可能只配炮目兵手枪,有的可能因操炮而不配枪。同是长庚、徐世昌在第三镇考验时,有“炮队向有步枪八十支”一句,那么是否可以认定此时的炮兵每队应配长枪80支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则9个炮队共应配长枪720支。如此算来,则全镇步骑炮工辎全体战斗兵再加上官长弁兵共计8961名,最多应配长枪8448支。而我们看到的上述第六镇全镇(含二十四标)实际配长枪是8342支,再加上炮目兵手枪355支,则实际共计配长短枪8697支。这样的配备比例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是任何一支正规的陆军师也达不到的。   第六镇如此,其他五镇也莫不如此。   至于枪炮的种类,在这一时期是十分的繁杂的。以下是1905年北洋三镇(第一、二、三镇,后改名,即后来之第二、三、四镇)的装备情况(仅列枪炮):   第一镇(后改番号为第二镇)步枪、马枪、陆路炮、过山炮,均于1903年购自日本。所有步、马枪口径均为65毫米,所有陆、山炮共计54门,口径均75毫米。   第二镇(后改番号为第四镇)的步枪于1903年购自德国,口径79毫米马枪系于同年购自日本,口径65毫米,过山炮系宁、鄂两厂所造而鄂造居多,口径57毫米,陆路炮则购自英国和德国,口径75毫米,惟全镇54门之数无差。   第三镇的步枪也是1903年购自德国的小口径毛瑟步枪,马枪则既有德国造毛瑟枪,也有汉阳造,惟口径均为79毫米。机关枪系英国造马克沁式,口径8毫米。陆路轻炮、陆路重炮、过山炮均购自德国,口径75毫米,计54门无差数。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镇编有机关枪,即“马克心机器炮”,在长庚考查以上三镇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三月十三日,马克沁机器炮打靶。马克沁机器炮每分钟能发六百出……此炮已购十年,螺丝松紧不一,放炮之间易于掣动,殊为可惜”。这是1905年的日记,看来从1895年开始,马克沁机枪已经装备到了北洋军,但数量未详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