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栓閉塞性脉管炎(脱疽)的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的辨证论治
脱疽是气血周流受阻,脉络痹塞不通的疾病。重者紫黑溃烂,日久趾(指)节坏死脱落,故名脱疽。 有关脱胶囊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当时称为“脱痈”。《灵枢·痈疽篇》说:“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 死矣。”脱疽的命名,最早见于南北朝,龚庆宜的《刘涓子鬼遗方·九江黄父痈疽论》曰:“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不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治不去 必死矣。”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三十三黄你相痈疽论第一》对痈疽提出了“毒沦肉则割,毒在骨则切”的手术原则。明·汪机《外科理例·卷六》记载有 15例脱疽病案,有因冻伤而发者,有因外伤而发者,这些均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最早病案分析。其所用治法也比较合理,如对脱疽赤肿作痛者,常以仙方活命加 减治疗;焮肿者善用银花、白芷、大黄等加入人参败毒散中发挥托里消毒作用对患病日久,耗伤正气,或外伤挤压所致者,主张益气养血,“壮脾胃,行经络,生气 血则愈。”并亲自进行了截趾手术治疗,但该书未记载具体手术方法。不久薛已《外科枢要·卷三》第一次详细地记载了手术方法。再过数十年后,陈实功的《外科 正宗》有“脱疽论”专篇。该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作了详细的论述。特别是改进了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治之得早,乘其未及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 缠患指本节尽处,绕扎十余转,渐渐紧之,毋得毒气攻延良肉。随用蟾酥饼,放原起粟米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末指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 患指徐徐取下,血流不住,用金刀如圣散止之,余肿以妙贴散敷之……”这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手术指针、手术方法都已指明。托名华佗所著《神医秘传》指出 应用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水煎服治疗脱疽。这四味药组方即后世所称四秒勇安汤,为治疗脱疽热毒证之方。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对脱疽色白而痛甚 者,主张“大人用阳和汤,幼孩用小金丹;最狠者,以犀黄刃皆可消之。”阳和汤为温阳散寒、养血活血、化痰散结之方剂。本方对寒凝日久或素体阳虚所致的脱疽 疗效显著。陈士铎《外科秘录》载有“顾步汤”大补气血,益气泻毒,脱疽连服此方“可救脚趾俱黑青者”。《马培之外科医案》所载脱疽“有严寒涉水,气血冰 凝,积久寒化为热。始则足趾木冷,继则红紫……皮肉筋骨俱死,节缝渐渐裂开,污水渗流,筋断肉离而脱,有落数趾而败者,有落至踝骨而不败者,视其禀赋之强 弱。”这是论述比较典型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此时还创造了针灸、熏洗、外用药等治疗这类疾病的外治方法。
第七节 脱疽
脱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 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在《灵枢·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发于足趾, 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好发于青壮年男 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
[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脾气不 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内不能壮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 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坏死脱落。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热邪伤阴,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干枯萎缩。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外伤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一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50岁以上)。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临床分为三期。
一 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 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 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人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三 期(坏死期)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