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课件:专题六考点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 考点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分布 夯实考点 重点探究 考点分布 夯实考点 一、美苏争锋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 (1)原因 ①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国家力量: 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国家利益: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④社会制度:美苏两国在 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美国 社会制度 (2)形成过程 美国 苏联 政治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 ”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3月, “ ”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年6月, 出台 1949年1月, . 成立 军事 1949年, 成立 1955年, .建立,两极对峙局面 形成 铁幕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 委员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2.【加试】“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b) (1)“德国分裂” ①原因:二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 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 ②概况: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了 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61年,民主德国筑起了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1990年两德合并,实现统一。 (2)“朝鲜战争” ①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形成两个占领区;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 ;美苏对峙和美国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的结果。 ②经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③地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 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①概况: 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 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获得相关 信息,武装封锁古巴。 ②结果:美苏两国经过谈判,苏联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62 3.【加试】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 (1)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互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美苏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 ②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史 实:欧洲——德国分裂;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古巴导弹 危机)。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 1967年 上述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 . 【深入思考】 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提示: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欧洲共同体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1)背景:美苏冷战格局;亚非拉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下保持和平中立。 (2)标志: 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发起人: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和埃及的纳赛尔。 (4)宗旨和原则: 和非集团化。 (5)影响:在两大军事集团外,出现了一支由 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961 独立自主 发展中国家 两极格局 【深入思考】 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 提示:不结盟运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运动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 1991年,《 》签署,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分裂;二是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件:4.1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3乙醇一.ppt
- 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第3讲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课件: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共48张PPT).ppt
- 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课件: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课件: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政治备考课件:全国统一命题形势下文化、哲学备考策略之探究复习讲座(共37张PPT).ppt
-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课件: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