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望平街报馆业兴衰之考察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研 究 生 姓 名 文 吉
学 号 51072902057
导师姓名、职称 李蓓蓓教授
系 所 历史系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研 究 方 向 中国城市史
入 学 时 间 2007年9月
毕 业 时 间 2010年7月
论 文 题 目 辛亥前后上海望平街报馆业兴衰之考察
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望平街报馆业兴衰之考察
引言: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这场重大的政治革命给近代上海文化业发展的趋向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文化的宣传也加速了政治运动的步伐。其中上海福州路文化街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闻名沪上乃至全国,跟这一时期的望平街上的新闻报业的兴起是有重要关联的,本文将重点考察辛亥前后的上海报馆街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力图还原这段时期政治变动下的上海新闻出版业的状况。
关键词:辛亥前后,上海望平街,报馆业,兴衰
一 上海望平街的历史沿革
上海望平街主要指的是今山东中路,从福州路口至南京东路一段,全长不足200米。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文化传入,报业新闻随之兴起,上海第一个办报人是英国字林洋行亨利·奚安门,他于道光末年创办的英文周报《北华捷报》设在海关路(今汉口路),以刊载时事新闻、商情、司法和领事公报为主,极受租界当局和外商、传教士宠爱,不久成为英国驻华使馆的半官方报纸。嗣后,在清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年11月)又创刊中文报《上海新报》,是申城最早的中文报纸。清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英国人美查在汉口路(山东路口)创办的《申报》,新闻业务锐意革新,邀中国人任主笔,聘欧洲、香港人士任通讯员,及时报道国际新闻,并派人赴战地采访战事实况消息,创中文报刊军事通讯之先河,销路剧增。清光绪十九年正月(1893年2月),由中外商人合办的《新闻报》也在汉口路开设,总董英人丹福士主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购得出版发行权,以经济新闻为重点内容,深受工商界欢迎,是经济上最早能独立的中国报纸,发行量属中国之冠。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梁启超、汪康年创办的《时务报》,主张变法图存,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引起巨大反响,发行数从4000余份,猛增至1.7万多份。在其影响下,其他宣传变法的报纸相继创办,形成中国近代办报高潮,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新闻事业的局面。使望平街名声大振的是《民吁日报》报馆街不仅是报业发行、新闻发布中心,更是政治、经济、文化、新旧思想争夺的新闻战场,凝聚着无数革命志士与旧政权、外来侵略抗衡、斗争,拒亡救国、争取民主的革命史迹。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方汉奇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6 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 胡道静编 上海市通志馆 1935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