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级放射技术试题
(一)判断题
X线照射某些物质时,能激发可见的荧光,因此X线是一种可见光。
答案(×)P1
X线强度是X线束中光子数量与其能量乘积的总和。
答案(√)P1
3、在选用曝光条件时,控制密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毫安秒。
答案(√)P1
4、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小的胶片获得照片对比度高。
答案 (√)P2
5、照片灰雾度大在暗室方面是由于显影过度以及显影配方不当引起。
答案(√)P2
6、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眶的连线称为听耻线。
答案(√)P4
7、投照骶骨前后位,X线中心点对准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垂直射入胶片。
答案(×)P14
8投照头颅侧位时,头颅矢状面应与台面垂直,瞳间线与台面平行。
答案(×)
9、胶片记录被照体细部的能力。我们称之清晰度。
答案(×)P3
10、感光材料能按比例记录被照体反差的能力,叫着宽容度。
答案(√)P3
11、照片的明暗程度,称为反差。也叫对比度。
答案(√)P3
12、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X线量少;近阴极端的有效焦点大,X线量多,称为焦点的方位特性(也称阳极效应)。(√)P2
13、摄影中应注意肢体的长轴与X线管的长轴垂直(×)P2
14、高仟伏摄影是应用100千伏值以上进行的摄影(×)P2
15、60~80kV的管电压称为高对比度电压(×)P2
16、管电流的大小,并不影响X线的质。(√)P1
17、靶物质:连续X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续数成反比(×)P1
18、管电流的大小,并不影响X线的质。(√)P1
19、1895年11、8英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P1
20、在照片影象上密度差较小的分布弥漫的点状影,称量子斑点。
G答案(×)P3
21、标准头颅侧位像,冠状面和听眦线应与台面垂直。(×)P6
22、为了提高照片的锐利度,在X线管规格允许负荷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小焦点。(√)P3
23、被检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选用60KV以上管电压时,应使用滤线删。(√)P3
24、小焦点一般不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
答案(×)P4
25、投照头颅侧位片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答案(√)P5
26、投照手侧位时,X线中心线垂直投射,经第二掌骨头射入胶片。(√)P7
27、照片灰雾度大在暗室方面是由于显影过度以及显影配方不当引起。
答案(√)P2
28、灰雾是指X线片影像灰翳,模糊不清。(√)P2
29、灰雾的产生与显影液碱性强弱,显影时间长短等均有关(√)P2
30、X线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自由活动的电子群、以高速度运行电子群、电子群在运行中被突然阻止。(√)P2
(二)单选题:
1、伦琴发现X线是在A、1890年 B、1895年 C、1896年 D、1901年X线的本质不同于 (D)A、无线电波 B、可见光 C、红外线 D、阴极射线X线的本质不同于 (D)A、无线电波 B、可见光 C、红外线 D、阴极射线与X线量无关的因素是 (C)A、管电流 B、管电压 C、X线管阳极,阴极间的距离 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关于X线产生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D)A、电子源 B、高速电子流 C、阻碍电子流的靶面 D、X线管的靶面均由钼制成 软线摄影的管电压范围为)P2A、25kV B、4060kV C、100kV D、100-120kV
24、手后前位(正位):X线中心应对准(D)P7
A第二掌骨近端 B第二掌骨远端 C 第三掌骨近端 D第三掌骨远端。
25、投照肘关节侧时,肘关节屈曲应呈多少度?(B)P9
A 45° B 90° C 105° D 135°
26、投照髋关节前后位,X线中心应对准,由同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向外下作垂线,垂线的多少厘米处? (D)P15
A 2㎝ B 3㎝ C 4㎝ D 5㎝
27、照片灰雾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C )P2
A显影温度过高B显影时间过长C定影时间过长D洗片观察频繁
28、肘关节侧位摄影,叙述错误的是 (D)A、肘关节弯曲呈90°角 B、尺侧靠近台面 C、掌面与台面垂直 D、五指紧贴台面 cm、
C X线垂直经枕外隆凸至眉间射入胶片 D经听眶线中点向内1厘米处
38投照头颅侧位X线中心对准(C)P5
A中心线向足侧25度角射入 B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5度角,
C X线中心垂直于胶片,经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投射。D 经外耳孔前上方各5CM投射
39下颌骨投照下颌骨侧位X线中心对准(A)P5
A中心线向足端及面侧各倾斜15度角 B中心线经对侧外耳孔后1cm、
C中心线、向足倾斜35度角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