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备考素材十二
2017届高三语文备考素材十二 2016.12.27
素朴之美 莫之能争
张校邦2016年12月12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庄子·天道》有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确,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朴素的。怀有淳厚素朴的赤子之心,方能体悟朴素的可爱、恒久、有力。
素色是基础色彩,同时也是一切颜色的调和。比如,日光是自然之光,从中又可析出七彩之色。古人说“绘事后素”“画缋之事后于素功”,表明绘画若离开“素”的对比、调和,则难成其美,犹如人缺乏自然的素美之质,即便辅以绚烂的修饰,也只会显得失真、浮夸。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好的人生终须从繁华回归平淡,留下一份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淳朴。
朴素者可爱又可敬。回溯历史,在抗美援朝的疆场,志愿军战士努力克服恶劣的环境,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品格展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感情。诚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由衷赞叹的:“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闪亮标签,那种内在的朴素作风绵延至今,依然绽放在人民军队的官兵之中。朴素者最可亲,其赢得的爱也必将历久弥新。
朴素的感情往往最恒久。“君子之交淡若水”,醇厚的情谊不尚虚华,贵在朴素。钱锺书就曾如此评价一个“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几国语言里,没有比中国古语所谓‘素交’更能表出友谊的骨髓。一个‘素’字把纯洁真朴的交情的本体,形容尽致……”在精神上清透素淡,友谊才能经得起长久考验。正因此,党内同志之间也贵在志向相同、精神相通。同心同德、清清爽爽、坦坦荡荡,就能结成牢靠的命运共同体,持续不断地为我们的理想和事业凝心聚力。
朴素中蕴藏着看不见的力量。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凭借“小米加步枪”战胜装备精良的反动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今天,从强调“两个务必”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持续深入反“四风”,中央以上率下、久久为功,毫不手软抓作风从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老百姓由衷称赞“共产党的干部又回来了”。观察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各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朴素作风的执着与推崇,可谓一以贯之、独树一帜。这也充分说明,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对朴素的认识与坚守都不能淡漠。
朴素中有真情,朴实中见立场。我们党自创立之始,就一直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这份朴素、坚实的血肉情谊,一直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朴素作风、永怀朴实情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每一位党员干部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激发新的动能,书写新的荣光。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2日 04 版)
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
李?斌
2016年12月14日03: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议家规,建设文明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低碳家庭……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强调的,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地理学上,有个标示东西南北位置的“四至点”概念。建设家庭文明,亦可有“四至”。
一曰至“理”。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家和万事兴”“孝老爱亲”“克勤克俭”这样极富哲理的“老理儿”,是我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价值坐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社会观念如何多元,我们都需要协调好家庭关系、整饬好家庭生活、教育好子女后代。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二曰至“善”。“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或是勤俭持家、诗礼传家,或是重诺守信、轻财尚义,或是扶老携幼、邻里互助,或是清廉简朴、公而忘私。虽然道德主张和行为规范不一样,但崇德向善是共同的主题。家庭是德行培育的第一站,重视家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注重价值观建设。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风”,涵养好淳厚正派的家风,我们才能扣好价值观养成的扣子,构筑起滋润亲情、培育灵魂的精神家园。“善”至则“魂”成,此之谓也。
三曰至“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拿教育孩子来说,同样是关怀备至,是体现在日常指导和示范上,还是体现在凡事替孩子做、替孩子想上,结果大不相同。同样是处理交际难题,是告诉孩子宽以待人、友善为先,还是怂恿孩子吃了亏就“打回去”,结果差别巨大。文明风尚润物无声,细节成就完美,习惯决定未来。“微”至则“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