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眼内超声诊断一解析
眼内超声诊断(一) 1956年Mundt等首先利用工业探伤仪检查眼病。此后超声仪不断改进完备,眼科医生对超声医学的认识不断加深,加之超声探查对人体无害,可明确显示病变,操作简单,仪器价格比较低廉,应用较普遍。我国宋国祥教授于1962年开始将超声波应用于眼科,至今已成为眼科疾病,尤其是眼内肿瘤和眼眶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 超声原理 声的反射是超声成像的基础,当超声自第一介质向第二介质传播时,如果两者的声阻差异大于0.1%,在其界面便发生反射,部分声能反射而回,称回声(echo),界面两侧介质声阻差异越大,该界面反射性越强,其余声能量继续传播,每遇一个声阻界面便发生一次反射。超声图像便是这些回声的再现。相邻介质声阻差异愈大,反射的能量越多,回声越强。 声阻差 声反射 内回声 发现病变 声衰减 病变性质 病变正常 恶性良性 实性囊性 尾影:如声束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与换能器平行的镜面型大界面,其两侧声阻抗差别较大,产生很强的反射波,导致界面后的透声波很弱,而强反射波在此界面和换能器之间以较少的声衰作多次来回反射,形成多段逐次畸变的重复反射图像。 典型者如含气的肠管或注入气体的眼球 声衰: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因波束发散、吸收、反射、散射等原因,使声能在传播中减少的现象。 声影:超声波在遇到强反射面或声衰很大的组织时,其后方出现超声不能达到的暗区。 生物测量: S=V*T S:距离;V:某一介质中的声速;T:在该介质中的传播时间,等于前后界面反射的时间差 眼部超声特点 对所有皮肤完整的病人是安全的。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与组织发生摩擦,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被吸收, 但产热极少。 不用高能声波,眼部扫描的超声能大大低于胎儿扫描的声能。 与磁性及放射性无关。 频率非常高,眼用超声扫描仪一般为7.5/10/20MHz,UBM一般为35/50MHz或更高,故能获得很高的分辨率,显示眼部微小结构,相应的,其穿透能力较弱。 10MHz B超轴向分辨率0.12mm,侧向分辨率0.3mm 眼球解剖 角膜: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 巩膜:眼球壁超声反射最强的结构,常作为眼内病理膜诊断的生物学参数。 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占眼球65%的血流,营养视网膜外层。B超一般只能观察后部脉络膜。 视网膜:极薄,生理状况下B超不能区分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界限。 晶状体:双凸透镜,直径约9-10mm,厚4-5mm。 玻璃体:轴长16.5mm±0.26mm,体积4-4.5ml,在玻璃体基底部、视盘、黄斑及视网膜大血管处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玻璃体缺乏血管和神经,病变常破坏其均一性,可被超声探查出来。 眶内段视神经:长25-30mm,宽3-4mm,走行弯曲,略呈“S”形。视神经与超声声束平行,显示为暗区。 眶内脂肪:内部分布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呈高回声区。 基本操作 轴位扫描:患者第一眼位,探头置于角膜上。 操作容易,定向方便,但因晶状体声衰显著,显示眼后节及某些眶部病变需较高增益,分辨率降低,损失信息,主要用来显示后极部病变。 横向扫描:探头平行于角膜缘,探测对侧眼底。操作时探头标志要朝向鼻侧或上方。 避开了晶状体,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纵向扫描:探头标志总是指向角膜中央 适于显示病变的前后边界,了解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 一.视网膜脱离(RD) 在胚胎发育中,视杯外层形成RPE,视杯内层形成retina的内九层。 二者之间有潜在腔隙,是发生RD的解剖基础。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暗区可见一弧形强回声光带与视盘或球壁相连,其下为无回声暗区。 新鲜的RD,光带规则,纤细光滑,凹面向前,后运动不明显,但巨大裂孔的RD也可出现明显的后运动。 降低增益,RD光带与球壁光带近于同步消失。 视网膜全脱离时,可呈漏斗形光带,周边达锯齿缘,向后与视盘相连。 陈旧性RD,漏斗部分或完全闭锁可形成Y或T形光带。 RD呈波浪形,表明视网膜隆起高低不一;光带有较厚的皱褶,提示早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陈旧性RD光带宽窄不一,其上可有囊样暗区;视网膜下纤维增殖成网状,视网膜僵硬、皱缩,缺乏后运动;更严重者视网膜回声减弱,可能误认为玻璃体病变。 强光带横跨视盘之上,但不与视盘相连的,不是RD A超:在组织敏感度,声束与RD垂直时,波幅高度为100%,陡峭的波峰少于3个高频结节;波幅97%或多个结节应考虑膜组织;当RD皱缩或有致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角色模型制作综合规范.pdf VIP
- 汛期居民转移安置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doc VIP
- 最新BG201使用说明书20121024.pdf VIP
- 车辆维修定点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pdf
- 政府招聘人员协议书.docx VIP
- 2022电网生产调度系统检修工程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docx VIP
- 吸入用一氧化氮-药品临床应用解读.pptx VIP
- Unit 1 Helping at home Part A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df VIP
- GB21148-2020 足部防护 安全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