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余国俊 农艺师/副站长 巍山县植保植检站 电话Email:feilong.33152@163.com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做水稻病虫害的正确识别,对症下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真正生产出“放心米”“放心食品”。让老百姓吃优质农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一、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它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分布十分广泛,全球80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40%~50%。90年代以采,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公顷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 根据我县植保植检站对稻瘟病发生情况的普查,我县常年发生稻瘟病在2-4.75万亩次左右,产量损失达100-200万公斤。 2、 流行性发病的原因 2.1 单一品种的大面积连续栽培 长期栽种一个水稻品种,抗病性逐年降低。 2.2 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阴雨寡照 2.3 过量偏施氮肥 过量偏施氮肥 2.4 其他不良因素如长期遮阴、过度密植、长期淹水 3 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 其次要在搞好一般性预测预报的同时,还应根据叶瘟的实际发生状况(调查数据)和天气预报情况发出预防穗颈瘟的警报,组织好预防措施的实施 再次是在全面推广合理栽培技术的同时,千方百计减少初侵染菌源量,降低发病程度和减产损失。 药剂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应抓住关键时期-抽穗前期即破口期,一般在7月下旬,接种枯草芽孢杆菌或喷施富士一号、硫环唑、三环唑等药剂均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流行;如在8月上旬仍发现病穗,可于齐穗期重复施药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 【分布为害】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尤其以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普遍而严重,一般造成损失10%~20%,甚者可达50%以上。 【症 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为害后期,田间稻株不能抽穗,能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 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或每667m2用20%粉锈宁乳油50-76ml、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①用足药量水量,药液要喷施到稻株中下部; ②用药时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3-5天,确保防效; ③高温季节注意安全用药,宜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 (三)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 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药剂防治。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然后闷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在水稻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5天),使用20%井冈霉素兑水喷施 。如需防治第二次,,则在水稻破口期施药,齐穗期防效较差。 (四)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公秧,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加强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