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1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网络谣言
吴学安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频出现,不仅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对于新网民而言,如果不慎成为网络谣言的受众,就会渐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很容易让他们认为这正是喜闻乐见的网络魅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种网络情境产生依赖,热衷于浏览“阴暗新闻”,似乎一天看不到“超级爆料”,网络就黯然失色了无生趣。
网络谣言的出现,不仅玷污了网络文化环境,降低了互联网的公信力,更危及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时下,网络谣言从造谣、传谣、信谣,形成一条信息“链条”,不仅损害个体,也危及社会。君不见,个别心理阴暗的网民,为谋取个人私利,蓄意抹黑、恶意诽谤,制造“阴暗新闻”;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为跟风起哄,争当帮凶、推波助澜,传播不实谣言;不少网民为满足猎奇欲望,不辨真假、盲信盲从,相信网上谣言。
不言而喻,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的超级“病毒”,极易刺激一些网民的阴暗心理,对于人们的是非判断、诚信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资讯需求、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都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前,中国精神文明网等多家网站联合开展“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10万余人参加投票,“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被网民列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网络谣言污染精神家园,毒化社会心理,尤其对于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来说,网络谣言的泛滥无疑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误导他们的是非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要对网络谣言做到标本兼治,首先要靠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对受到网络谣言蒙蔽者来说,应善于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披露真相,曝晒“造谣者”的险恶用心,让其臭名远扬。其次,对网站而言,应加强自律、严把关口,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当然,“网上治谣”要想真正取得长效,还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制定严管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行为性质、责任认定、危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从法律上给予明确的界定。同时,更要靠依法管理,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鼓励帮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一言以蔽之,要彻底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不仅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更有赖于社会透明度的增强和广大网民素养的提升。
(《大众日报》2012年2月17日)
1.?下列对于网络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谣言的特点是无中生有,肆意恶搞,他形成一条造谣、传谣、信谣的信息“链条”。
B.网络谣言既为人们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严重的污染了网络环境。
C.网络谣言对网络环境、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公共利益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D.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跟风起哄、推波助澜,无形中成了网络谣言盛传的帮凶。
一、1.B(“网络谣言既为人们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妥,应该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谣言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是网络世界里的超级“病毒”,极易刺激一些网民的阴暗心理。
B.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为谋取个人利益,蓄意抹黑,制造“阴暗新闻”,从而形成了网络谣言。
C.网络谣言污染的不仅仅是精神的家园和社会心理,对青少年的是非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也是一种误导。
D.遏制网络谣言需要标本兼治,网民和网站都需要以身作则。
2.B(“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制造网络谣言的人是“个别心理阴暗的网民”。)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阐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及危害,并对“网上治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根据多家网站调查,网络谣言被网民列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可见网络谣言的危害是巨大的。
C.作者既肯定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便利,更提出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D.我国“网上治谣”的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善,对于彻底铲除网络谣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D(“我国‘网上治谣’的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善”中“相当完善”不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隋世昌,其先登州,妻霞人。父宝,徙居莱阳。金末隶军伍,主帅奇其貌,以为管军谋克,俄授怀远大将军、管军都总领,镇行村海口。太宗下山东,宝遂来归,授莱阳令,历莱州节度判官,终高密令。世昌其第四子也,涉猎书史,善骑射,身长八尺,锻浑铁为枪,重四十余斤,能左右击刺。岁癸丑,选充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二)[精].doc
- 2014高层建筑设计任务书[精].doc
- 2014高考I单元 植物的激素调节[精].doc
- 2014高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备考课件 常考专题讲座2 化学高考选择题解法点拨[精].ppt
- 2014高考化学(苏教版)二轮复习测试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含解析[精].doc
- 2014高考一轮复习 化学第3章 第3讲[精].ppt
- 2014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乙醇、乙酸[精].ppt
- 2014高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备考课件 选修5 第4节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精].ppt
-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四 第三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精].ppt
-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 第三单元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精].ppt
- 2014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十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精].ppt
- 2014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9[精].doc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天一日练第13天课件 人教版[精].ppt
- 2014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三十一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精].ppt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天一日练第2天课件 人教版[精].ppt
-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十) [诗歌阅读一][精].doc
- 2014高考词语专题(成语)[精].ppt
- 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课件:语言文字应用走近高考4[精].ppt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天一日练第3天课件 人教版[精].ppt
- 2014高考英语单项选择解题指导[整理]-新人教[精].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