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管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为人们所认可推崇的社会科学方法
论,它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方法论,几乎成为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公理”。但是由于任何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对理论
教条化理解、加之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指导研究者取得了一
定成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影响了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本文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入手分析了推动教育前行的动力离不开
人的自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为人们所认可推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具有独特的强大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科学本身就有很大的复杂性,它不像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律那样有其统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然而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复杂的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进行研究。
而在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几乎成为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公理”。但是由于任何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对理论教条化理解、加之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指导研究者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影响了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概而言之,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把主观信仰当成客观真理;二是把辩证法作为思维定式的简单理解和刻板应用;三是简单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以此解释教育理论的产生和演进。
现代教育理论的译介和研究,在我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期间国内政治动荡、思想纷杂。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阶段。清末和民国时期主要是译介国外尤其是日本的有关著述,虽然也有杨贤江、张粟原、林砺儒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做过研究和宣传,但就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研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教育理论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教育学的研究恢复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研究者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影响了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教学方法论基础的局限主要有:一是把主观信仰当成客观真理,国内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在阐述研究对象时,大都称旨在揭示教育的规律,但在论述具体观点时,阐发的往往却是自己或强势者的“应然性”主张。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自己理论的阶级性,它以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视角,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解读社会,旨在解放人——解放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标榜自己理论的客观中立性,相反对其阶级的歧见直言不讳,毫不遮掩、虚饰和躲避。
教育学的研究,尤其是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政治技术”的角色。
“管理学强调规律、程序和共识。学校被视为一个由共识目标及其共同的价值组成的体制。由于管理学理论代表行政单位的特殊利益及需要,因此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理论。”但是,当我们反思我国教育学方法论基础的缺陷时,不能不赞叹他入木三分的分析。
阅读国内关于教育理论的论著,相当一部分在文字间充满了不偏不倚的结论。这种所谓的辨证解释,似乎毫无破绽,但对理论思考者和实践工作者都不可能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无论是就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而言,还是就教育学的研究现状而言,我们所缺少的是清晰可证的研究,缺少发人深思的“偏执”观点。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深究。
首先,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的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通过经验得出的认识,而没有进行哲学论证。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显示出一种“含混性”。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所要指出的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的确令“事物普遍联系”的框架显得难以适应而显出“尴尬”。在现代研究方法中,对于事物间的关系,采用了更为清晰、准确的概念。另外,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揭示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其中虚无关系,指的就是两个事物之间,表面上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可见,有时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都可以套到普遍联系的框架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