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有感1500字.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古文观止有感1500字

读古文观止有感1500字 读《古文观止》有感 从小到大,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读了不少的古文。但那些主要以人物事迹为主的文言文,除了能够了解一些那些人的生平事迹外,没有太多的用处。而我觉得,无论现代文还是古文,既然读了,那就应该对个人在某些方面有影响才行,否则不如不读。 这学期,经济法张老师要求我们多读课外书,遂把手边上便有的《古文观止》拿出来再研读一遍,虽然与经济法这门课程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对于个人的文学修养提升还是颇有好处。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才、吴调侯编写的。他们编此书的目的估计是为了那些古文学习的入门者能更好的学习。古文即非骈体文、八股文的文言散文作品;观止即表示古文精华都已选入。纵然有些夸大,但对于我们来说书中的内容就足以让我们研究半天了。 说实话,我并不是对整部《古文观止》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了各自的理念、利益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当中有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内心的准则而不惜除掉为虎作伥的儿子;有为了是百姓生活的更好而不惜得罪于君王;但其中更多的则是各国的外交使者利用他们犀利的语言来对抗敌国以达到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是自己的国家得以在诸侯争霸的环境下生存。 首先,从那些外交使者(或者说是说客)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达到一个令今人难以到达的高度。今人利用纸笔或者电脑可以得到海量的信息,可这些都是有稿的。而古人的外交上是没有稿的。今天有许许多多的辩论队在场上辩论的无比激烈。可是,我觉得古人更厉害。在没有底稿的情况下,在不确定对方会出什么难题的情况下,却依旧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如何应对。真不可不说是人才!但是他们那些海量的知识是来源于平时的阅读。但是他们却能把书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并应用自如,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刻苦、努力。而我们呢?自从有了印刷术、电脑。我们的记忆力却大大不如从前了。因为人脑的记忆有了替代品,人们再也不会去记忆了。正如某人所说,当文字、纸笔、印刷术分别出现时,意味 着人类的记忆一次又一次的下降。不是因为脑容量的下降,而是我们再也不会用心的去记忆了。哪怕记住了,十天二十天后也会忘记。这是一种悲哀。而我们在电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时,我们能否抛却电脑,在安静之地读一本书,并且记住它。我想在外国可能可以,但是在中国却很难,真的很难。 其次,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中国有句话是“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也成了我中国鸦片战争后百年的痛。但是当我们回到春秋战国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著名的游说文章的主角,却都是弱国的外交使者。而其结果也多是强国的国君被说动而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固然,弱国的外交成果可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这也是弱国的外交胜利。强国不需要外交,可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弱国才需要外交,因为国力不足但要生存,所以只能对强国说晓利害,让强国明白弱国生存的必要性。所以,“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并不准确。同时,我觉得这些说客也是一个个心理大师,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洞悉被说方的心理,并因此对其进行攻击,使被说方认为自己说的有理,进而采纳自己的主张。再看看我们的一些辩论队进行的所谓的辩论。靠着一些华丽的出场以及可能无下限、无节操的贬损对方来换取一场胜利。这跟那些前辈们比起来不就是一个在端坐在云天之上,一个站在地上吗? 我喜欢看春秋战国时期说客们的言辞,是希望可以从中能了解可以如何使自己说话可以更加严谨、细腻。试想如果一个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那是一件多么难堪的事。抑或者在某些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这样会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当然,多看这些辩词没准也会是自己言语变得犀利些。这样与朋友辩论时不会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脆弱。 最后,我觉得那些说客们的成功不光取决于他们从书本中获得的海量知识,同时还应该包括他们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理解,以及对前往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获得他们那种能够使国君改变计划的本领的。他们会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会“行万里路”。他们会关注自己国家的政策发展,会游历各国。想苏秦游说五国时,把各国的发展情况、特点说得清清楚楚的。并且运用言语。是东方六国结成同盟关系,一致对抗秦国。而自己也配带六国相印,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人。并且可能也使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后延了。所以说,读书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必须也要亲身进行实践。在很多情况下, 课本上的知识或许并不是准确的,要不然科技为什么会不断发展呢?同时,实践也可以让我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在哪些情况下,我该怎么做。这些不是能从课本上学来的。但是,中国人现在却是在最有活力的年纪时,全部用来读书。中国的学生在活力似火时,却被拘束在教室中,无法进行实践、亲近自然,这是不是又一种悲哀!看看先秦大家们,看看他们的成就,那可不是只从课本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