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走,到远方.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我走,到远方.doc

带我走,到远方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   大学时,我曾有过一段自由自在行走的时光。在丹麦做交流学生,趁着假日,便与同学买一张欧洲铁路通票或EasyJet的便宜机票去旅行一番。对穷学生来说,旅行充满着物质条件不宽裕的拘束,但匮乏的不舒适毫不影响新奇世界所刺激的探索欲望。每当拖着行李箱走进火车站或机场,时刻表上闪动的目的地显示牌就会唤起心中某种诗意:巴黎、罗马、柏林、雅典、佛罗伦萨……当列车缓缓驶出车站,或飞机离开地面,我知道,几个小时以后,我就将到达另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平日琐屑的生活变得遥远和无关紧要起来。旅途中,简陋的青年旅馆或露营帐篷,对我来讲也不乏浪漫。多年后,我读到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书《旅行的艺术》,引起许多共鸣。他写道:“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车厢所吸引,其原因也许是我们明确地感受到在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尽管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如何的不柔和,但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使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变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   几年后,当同学们都在忙着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和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时,我却决定再次去柏林读一年书,目的是为了在空闲的假期继续旅行。那时,我读到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行走于都市,首先直面而来的冲撞就是建筑所构成的空间,还有谁,能比建筑师更好地与它们对话呢?安藤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建筑教育,曾做过职业拳击手,却凭借行走中的自学与感悟,成为一位建筑大师。他曾说,旅行是他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这让他的旅行文字有一种亲切感。在他十几岁时,他阅读了勒?柯布西耶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临摹了无数次柯布西耶的作品,很想去见见他本人,这成了他第一次前往欧洲的目的之一。这位柯布西耶其实也从未在正规的建筑院校接受系统的教育,他有一本书叫《东方游记》,记录的是他20岁开始的一场历时5年的漫长旅行。他在巴黎见识了城市,在维也纳接触到分离派的新思潮,在柏林结交年轻的建筑师,在巴尔干半岛、希腊和土耳其的旅行中,接触到古典建筑。在旅行中,他自学了建筑,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   安藤忠雄与邻居举杯道别,带着打工所赚的现金、塞满了三支牙刷以及堆积如山的肥皂与内裤的大皮箱,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他在巴黎观摩了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却最终未能见到建筑师本人――柯布西耶在安藤到达巴黎一个月前,已先行告别了这个世界。与一般游客根据旅行手册按图索骥的猎奇式旅行不同,年轻的安藤抱着雄心,要去与他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会面。他在巴黎没有见到柯布西耶,但却邂逅了毕加索。在一个画廊前,他在人潮中看到了毕加索,他想:“他怎么会是个像头大猩猩的老头子呢?”在柏林,他与单手拿着笔、一个人在西柏林围墙上画壁画的凯斯?哈宁相遇,两人交谈了两三句,彼此道别。“那份作为一个艺术家,非得找到能作为下一个时代、朝向下一个世界迈进,以及下一种崭新表现手法的热情,在那一瞬间感到彼此的心灵相通。”这些邂逅,令我想起在巴黎漂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隔着一条街向海明威远远挥手致意的情节,短暂的时空交织,似乎成为他们日后命运轨迹的注脚。在旅行中与同时代人的对话,哪怕短暂,也赋予了行走新的生命力与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吸引向记者这个职业。   安藤的书描摹了很多我曾到过的城市。与我漫无目的的散漫好奇不同,他专注于探究这些地方的建筑和空间精神。在安藤眼中,巴塞罗那散发着持续奔驰的野性,巴黎充满着政治宣传的意图,柏林是被墙壁所包围的城市,雅典是纯粹理性的宇宙,巴塞尔是静与动的对决,马赛由极致的木与石构成……我惊讶于他如何与这些城市的空间对话。在谈及意大利与旅行的精神时,他写道:“沿着米开朗琪罗创作历程中的轨迹而来到罗马与佛罗伦萨,我已算不清有多少次。在那当中,我欲顺着文艺复兴时代、装饰主义、巴洛克时代的潮流而下,自己亲自去体验看看。在社会情势的巨变当中从事作品的创作,被盘根错节的复杂因素所动摇的艺术家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也是我想去挖掘、体会的一部分。”   受到建筑师的影响,再次到柏林,我选修了与我的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比如柏林的城市建筑史、城市社会学和德国电影鉴赏,试图打开新的窗口与这座城市对话。我阅读建筑师沈祉杏的《穿墙故事:再造柏林城市》和设计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的《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在不断阅读和探访中,柏林这座城市逐渐向我呈现出古典至后现代、城市与国家的多重精神含义。后来,每当旅行,我事先都会阅读建筑家和城市规划师对当地的描写,试着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城市空间。比如,正是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让我理解了纽约的街道与公园,还有美国老城市背后维持着街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