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日本电影战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docVIP

应对日本电影战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对日本电影战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doc

应对日本电影战的中国左翼电影运动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肆拍摄美化侵华战争、丑化中国的影片,对中国发起了电影战。这对于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动,以及该运动前两波浪潮的抗日影像与此后国防电影的拍摄,均具有重要的激发意义。   [关键词电影战;左翼电影;应对   [中图分类号] J9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8-0019-04   “电影战”一词初见于全面抗战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放映大量所谓的“国策电影”,以配合其军事入侵。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实施的“文化战”、“宣传战”对电影领域的扩张。[1]事实上,日本早于九一八事变前后,就对中国发起了旨在美化侵华战争、诋毁中华民族的电影宣传战。中国电影界及时发现了日本军国主义这一动向,左翼电影运动对此作出了针对性的回应。   反帝反封建,是左翼文化运动的本质内涵。这其中的反帝,是激发这场新兴电影运动的催化剂。1930年初,鲁迅译出日本左翼电影评论家岩崎昶所著《电影和资本主义》一书的“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部分,另取题名为《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并作《译者附记》,笔触直指“欧美帝国主义者”利用电影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质。   1931年,九一八事变震动全国,面对民国肇建以来前所未有的丧土失地,中国民情骚动。电影作为近代科技催生的第八艺术,对社会民众具有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电影从业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这在1920年代末中国社会已成共识。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上海后,摄制抗日影片的呼声很快成为中国电影界的时代最强音。《影戏生活》杂志一时间收到600多封读者来信,一致要求各影片公司摄制抗日影片。[2]   与此同时,日本早就开始摄制辱华影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遣记者和摄影师,反映齐齐哈尔攻略战、辽锦攻略战,以及占领齐齐哈尔和辽宁锦州后的“辉煌战果”的纪录片,在日本接连不断地上映;大阪每日新闻社还摄制了一部带有故事性情节的电影,名为《守卫满蒙》,形象地强化了满洲是日本国防第一线的思想灌输,大涨了日本国民的好战气焰。[3]   随后发生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更是刺激中国电影人危境奋起,前所未有地投身到抗战影片的拍摄中去。当年上海的电影公司几乎都派出摄制组拍摄淞沪抗战的新闻纪录片。联华、明星公司分别推出了鼓动抗战的动画片《血钱》、《民族痛史》。值得关注的是,联华公司还赶制了抗日故事片《共赴国难》,同年8月公映,实现了相关影片零的突破。   然而,日本对华实施电影战的动向变本加厉。据《电影与文艺》刊文揭露:“日影界排华,全国总动员,摄反宣传影片,两年共计七千余种,迷惑世界众听”,并重点介绍了:(1)《空闲少佐》,根据被中国军队击落的日本空军小队长事迹摄制的影片;(2)《肉弹三勇士》,根据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日军三工兵怀抱爆破筒,为日军开路阵亡的战事创作,由于题材抢眼,引起日本各电影制片厂竞摄,据说截至3月12日,该题材已摄制157部之多;(3)《护祖国》,该片的摄制动用了日本海、陆、空三军,出场人员多达两万余人。此文在该刊第二期连载,又罗陈了铁道省赞助拍摄的《辽西之一扫》、《义勇军之末路》、《破邪行》、《皇军之威容》等镇压东北义勇军的电影,文部省赞助拍摄的《北满之落花》、《大和樱花遍满洲》等宣扬侵华影片,还有陆军省在满洲筹建大规模声片公司的消息等(《全国总动员摄反宣传影片》)。[4]最后,作者辛茹作了相关统计:“日本内务省上周发表满洲,上海事变关系之影片数如次”:1931年1月至9月20日止,影片种数为1378种,1931年9月21日至1932年8月31日止,影片种数为6221种。[5]两数据相加,果真是超过七千之数。   正如时人许美埙指出的那样,这是日本电影走向法西斯化的鲜明例证。[6]日本的相关摄制为其侵华战争作美化宣传,对内具有鼓动侵略的功效,对外则是混淆视听,有意误导国际舆论。为此,反击日本侵华宣传之于左翼电影运动任务愈显紧迫。   囿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国民党中宣部6月间发布了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连战争与革命题材亦在禁摄之内,[7]这使得进步电影人摄制反日影像困难陡增。   尽管阻力重重,左翼电影还是将反日主张投射到大银幕。在1935年底“国防电影”的口号兴起之前,以捣毁艺华事件为分水岭,左翼电影运动呈现出两个波峰,有关影片与抗战影像情节如下:   1.《三个摩登女性》。穿插:男女主人公投身淞沪抗战,有了第一次相遇;周淑贞要张榆接触社会底层,二人走过战争瓦砾。   2.《挣扎》。结局:冯根发出狱,适逢淞沪抗战,遂参加义勇军,他谨记“杀敌人的枪,不应该拿来报复私仇”,放过了自己的仇人,最后战斗而死。   3.《春蚕》。结局:蚕茧丰收,却因上海战事(实即淞沪抗战)只能到无锡贱卖。   4.《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