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选修1-2第04章第02节题库.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机发展的历史,知道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了解电信的发展历程,知道白炽灯泡的发明与照明灯具的发展. 3.知道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学习目标 课前自主学案 一、电力革命的科学基础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__________,奠定了电动机的物理学基础,而__________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则奠定了发电机的物理学基础. 磁效应 法拉第 二、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电力技术的发展史 (1)1832年,法国电器制造商皮克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2)1866年,德国科技企业家西门子制出了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 (3)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研究设计了高压输电线路. (4)1883年,德国的两位发明家高拉德和吉布斯取得了变压器的发明专利.美国的威斯汀豪斯于1885年制成了实用的变压器. (5)1889年,俄国工程师多里沃·多布洛沃尔斯基先发明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后来又发明了三相变压器,于1891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长达170 km,电压为15 kV的三相交流输电线. 2.电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第一,电力技术促进了以发电、输电、配电三大环节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以发电机、电动机 、变压器、断路器及电缆等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第二,电力技术带动了材料工业和制造工艺的发展. 第三,电力技术还带动了控制技术的发展. 第四,电力技术的发展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三、电信的发展  1835年美国的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装置;1875年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1901年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完成了越洋无线通信;1906年,人们第一次听到无线电广播;1911年,电磁波用于导航;1916年,无线电电话开通;1923年,无线电传真出现;1923年,微波通信成功;1926年,黑白电视问世;1929年,彩色电视发明;1935年,雷达出现…… 四、从电照明到家用电器  1878年英国化学家_______用碳丝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灯泡.在研制灯丝材料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大发明家_________.现在用的白炽灯丝是用金属钨制造. 施旺 爱迪生 五、电力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以电力的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力技术 六、基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都是在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创造出来的,然后才运用于生产实践.自然科学起____技术、技术____生产的作用. 七、科研形式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科学研究的形式带来了变化,由原来的个人自由研究变为多学科的社会协作研究,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 引领 指导 核心要点突破 一、电力革命的科学基础 1.电机发展的历史 (1)电动机和发电机统称为电机. (2)1820年,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表明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1821年,法拉第的“电动机”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应用前景. (4)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雅可比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1838年,他制成了功率更大的电动机,并成功地推动了小船的航行. (5)1831年10月,法拉第演示了他的铜盘发电机. 2.电力革命的科学基础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奠定了电动机的物理学基础,而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则奠定了发电机的物理学基础. 二、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与内能相比,电能的优点 与内能相比,电能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电能可以集中生产,分散使用,便于传输和分配;而蒸汽动力无法远距离传输,而且近距离传输也要通过曲柄、飞轮、皮带等复杂的传动系统,能量损耗多.其次,电能便于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很容易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多种形态的能量,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其他多种形态的能量也易于转变为电能,便于电能的生产;蒸汽机只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第三,电能便于实现快速、精确控制,能有效地促进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而蒸汽机与传动装置之间有相对固定的体系,这样就使蒸汽机作为动力装置与工作机的排列被限制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出现是人类能源利用史上又一次重要的转折,电力的应用是继蒸汽机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电力技术和电工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