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doc

镇委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2001年2月,罗伟纯同志肩负着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从经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多祝镇镇委副书记,提拔选任为经济生活条件较差的高潭镇镇委副书记、镇长(2007年6月提任为高潭镇委书记)。上任伊始,他没有屈服于山区镇经济发展步履艰难的困状,而是与镇委主要领导密切配合,团结战斗,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开创了一个个新业绩。罗伟纯同志任镇长6年期间,高潭仅用四年就甩掉全市经济相对落后的“解突”镇的帽子,全镇14个村实现脱贫目标;镇财政收入仅五年就增长四倍;,镇委、镇政府连续六年为群众办了二十多件好事实事,解决革命老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一串串难题。这每一个骄人业绩的取得和每一个困难的克服都离不开罗伟纯同志的开拓进取和默默耕耘。 乐于奉献 为革命的旗帜增彩 高潭是我国建立第一个镇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被誉为“XX的井冈山”和“东江红都”。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十分落后,2001年2月,罗伟纯走马上任镇委副书记、镇长,当时,村(居)委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二千元,被市定为经济相对落后的“解突”镇。面对贫困的老区,罗伟纯把家搬进了老区,连续几个月住村寨,访农户,察民情,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一条适合高潭发展的新路子。镇委、镇政府班子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以发展镇村集体经济为龙头,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发展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依托,以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资源为产业,全面促进高潭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五发展”新思路。由此,高潭镇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为加快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镇委、镇政府首先瞄准了山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响了向水要钱的脱贫致富的翻身仗。罗伟纯同志更是身先士卒,他翻山越岭进山寨调查摸底,跑上级跑部门争取支持。2002年,高潭镇委、镇政府与县供电局合资兴建了装机容量1560千瓦的大星水电站;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又兴建了装机容量525千瓦的大星打仗坑水电站。两个电站增加镇府经济收入60多万元,实现镇有经济收入100万元的目标。水电站成了老区人民的“发财站”。随后,罗伟纯组织全镇14个村(居)委会合股兴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甘溪水电站,该电站总投资380万元、装机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150万度、年纯收入42万元,建成投产后14个村(居)委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可达到3万元以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据高潭山多地广、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镇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罗伟纯提出了打好“两张牌”的发展战略方针:一是打好“种养牌”。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增加经济作物、优质水果、青竹的种植面积和发展优良养殖品种,鼓励农民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养业。五年多来,增加种植青竹1000多亩、各类水果1300多亩,增加养殖肉牛1100多头、肉猪2500多头,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二是打好“红色牌”。 着力抓好革命遗址的修复、景区景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宣传推介特色旅游品牌,大力挖潜、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加快镇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几年来,高潭红色旅游者达10万多人次,为老区经济注入了活力。 老区经济的发展引来了“金凤凰”。外商将目光投向了老区,几年来,高潭镇共引进资金4310万元,兴建了水电站、瘦肉型猪场、南油速生丰产林基地等11个经济项目,增加了国家税收和镇村集体经济收入。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800万元,比2001年增长57.8%;镇级财政收入100万元,增长385%;农村人均年纯收入2540元,增长26.8%。 为民排忧 为革命的旗帜增光 走进高潭这个“东江红都”,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平坦的水泥公路通向各村;设施完善的村卫生站,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镇、村中小学校里一排排的教学楼,亮丽生辉;通向四面八方的电网、有线电视网、通讯网,交错有序……这里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这里凝聚了罗伟纯的心血和汗水。 罗伟纯上任高潭镇长伊始,老区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一一摆在他面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老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罗伟纯同志与镇委、镇政府其他班子成员密切配合,积极争取各方的大力支持,努力筹集资金,共同解决一个个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通过筹资6050万元,改造河汕公路高潭段、高横公路和铺设中洞、大星、黄洲、金坑、水口、新联、普联、福田、黄沙等村水泥公路及鹰光水泥公路,镇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底化。 在解决饮水难方面,完善江背坑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及加建过滤池工程,维修76宗水利设施,改造圩镇自来水工程,新建圩镇邻近的黄洲、普联、新联村饮水工程,解决了5000多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在新建水下、福田、星光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