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现状调查.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养老现状调查.doc

农民养老现状调查   一个炎热的夏日,75岁的刘桂花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栋白色二层楼前乘凉。   这栋楼是她花毕生积蓄盖起来的,现在却只享有乘凉权。楼房归儿子居住,她则被“赶”到不远处一个铁皮房中。夏日,铁皮房里热得像烤箱,她或许将在此度过余生。   中国东部某省一个村子里,老宅基地被收回,经统一规划后重新分配。但只有儿子们拥有入住新居资格,其父母要么搬到统一规划的“老人之家”社区,要么跟儿子同住。刘桂花无力在“老人之家”盖房,儿子又不许她同住,只得住进儿子买给她的铁皮房。   去年年中,上海财经大学组织对河南、山东、甘肃、安徽、广东等21个省份537个村的养老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上万个样本后,新近发布《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在一半以上农村家庭出现空巢化、三成老人生活需得到照料背景下,仍有近八成农村老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   “这是农村老人在内心经过无数冲突、调适之后的无可奈何,这种满意还不如不满意!” 项目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这样说时,紧紧皱着眉头。   老人们的牺牲“天经地义”? 刘桂花一提起儿子就哭。   好心人告诉她,回答调研学生的问题会得到20元钱,这名瘦小的老人就守在比较醒目的儿子家门口,等着工作人员找她做问卷。   在河南鹿邑,摘一天烟草花能赚10元钱的老人把前来调研的学生团团围住,争着要做问卷,有的还与村干部产生冲突。   “真想给他们每人发20元钱。”课题组成员、带队调研的刘长喜告诉记者,《报告》显示只有40%的中国农村老人有存款,从东部到西部,有存款的比例下降,均值是35741元。这意味着,农村有60%的老人没有存款。而报告中,农村老人一年支出均值为11303元,其中人情往来支出位列当下农村老人支出第三位,成为较大经济负担。河北无极县一对老夫妇,仅靠种地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000元,人情往来开销比收入高出一倍,老两口得病不敢吃药,只能硬撑。   本为“防老”的儿子,现也成为负担。   “现在农村结婚讲究万紫(5元)千红(100元)一片绿(50元),这就是十几万,还得买车!”河南农家出身的刘长喜告诉记者,因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比起小伙子农村姑娘更容易在城里成家,农村老年人背负沉重的竞争压力。为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准备尽可能丰厚的彩礼,成了他们避无可避的一道坎儿。   刘桂花所在村的工作人员为调研带队老师算了一笔账,当地人均年收入6000元,儿子结婚彩礼加酒席10万元,盖房子30万元,儿子成了家老年人的储蓄也基本掏空。   “我给儿子盖完房子,孙子有时还来看看我。”坐在用绳子围成的院墙里,一名老人满脸轻松地说起自己的最大成就。不过调研的学生却看出了悲哀。   “婆媳关系怎样?”有调研学生问住在“老人之家”的一名老人。   “好!”老人回答。   “为什么不一起住?”   “自己自由一点。”老人说完,移开了目光。   事实上,这个村子的很多老人和刘桂花一样,安顿好儿子后多数已无力再为自己盖房。“老人之家”土地归集体所有,以自己小家庭为中心的儿子们不愿在老人住房上投入过多。这些倾尽所有的老人如同耗尽最后一滴燃料的火箭助推器,默默隐没在“老人之家”黑漆漆的小屋里。   “年轻人住现代化小区,老年人住破砖瓦房,简直就是两个世界。”调研学生唏嘘不已,当地老人和年轻人却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有年轻人称,将来自己老了也会把现在的二层楼重新装修留给儿子,自己去住“老人之家”。   “付出与回报在两代人之间并不对称,但在传统大家庭里代代贯通。”张雄将其归因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在物质条件匮乏时,一代代人选择牺牲自己,为年轻一代提供比上一代更好的环境。   把上一代的道理拿来用 追随着房子和企业,大批年轻人挤入城市,留下抛荒土地和年迈的父母。空巢老人比例已超过半数,达到55%。专家认为,这并不新鲜的话题无疑是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调研过程中,常有学生为老人们的“乐观”、“知足”感慨,有每月领取60元劳保的老人说“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38岁的刘长喜理解老人对温饱生活的感恩戴德,经历过战争、动乱、饥荒等,这些吃上“白面馍”的老人认为不交租、不冷不饿就是幸福,能吃能喝就是健康。但同样从苦难年代走过来、62岁的张雄却对空巢老人心理状况担忧。这名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称,社会转型的总能量必定会分解到每个社会成员中,困扰城里人的紧张、焦虑、孤独和无助也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中。   “城里人是在现代化文化浸润中慢慢变化,农村老人却要在巨大变化中自我调适。”张雄说当现代和传统、企盼和现实冲突时,质朴的老农民只能把上一代的道理拿来用,自己消化,获得宽容,最终满意。   调研中,有的老人语言不通,却希望学生能留下来多聊几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