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中语文1.2.1发现教案苏教版必修3
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放《七子之歌》swf )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结束了葡萄牙对它的殖民统治,离开祖国母亲一百多年,澳门终于又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七子之歌》吧!它优美的旋律,精妙的歌词,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特别是澳门人民的心声。历史将记住《七子之歌》,因为这是一个民族100年来历尽沧桑、跌踬奋起、千回百折、追寻梦想的世纪之歌。那么同学们知道《七子之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的闻一多先生。那个一只脚已经跨出去,就不再准备回来的闻一多;那个面对着敌人的枪口倒下去的闻一多。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发现》。二、作者介绍:
闻一多 (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他是一名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史学者、民主战士。曾留学美国。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倡导“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被国民党用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三、文体常识——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郭沫若、闻一多、艾青。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朗读。朗读时,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尽可能的听配乐朗读,在音乐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先是全班朗读,再是学生个人朗读,最后是教师的范读,老师应该是声情并茂地范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2、 用心体会,自主探究:学生自读。在自读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重点是读出闻一多先生的那种悲痛、失望和愤懑的感情。五、文本研读:
1、诗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迸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联系时代背景看,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所以他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2、“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表现了诗人归来时怎样的心情?
—— 这一句表现了远离祖国后诗人急切地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3.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 没有。
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恐怖、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 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