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皇传说由来
前四史札记 7:三皇传说的由来
现代史学一般认为中国古史确切可信的第一个朝代为商朝,因为这是第一个留下了直接文字记录的朝代。在此之前,虽未必没有文字,但毕竟还没有被发现,所以就全都算作传说时代。其实夏朝以来,基本可信。不过这问题且留待后面再说,今天先要探讨的是传统史学中被普遍接受的古史开端——三皇时代。
三皇传说,起自战国,经秦汉至今,流传较为广泛的大致有如下六种说法:
1:天皇,地皇,泰皇。
2:天皇,地皇,人皇。
3: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4: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5:伏羲氏,祝融氏,神农氏。
6: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天皇,地皇,泰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大王”这个称呼已不能满足其精神需求,认为若不改名号,便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群臣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与各位博士官讨论了一番后,进言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群臣说“泰皇”最贵,但秦始皇并不喜欢,特命去掉“泰”字,而取上古“帝”位号,与“皇”字合为“皇帝”。)
李斯等与各位博士官的这一番讨论,是见于记载的头一回相对具体地谈到三皇。
在此之前,只有一个笼统的总称。
比如,《周礼·春官》说:“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周礼》相传为周公所作,所以名义上这是最早谈到三皇的文献。但此书辗转流传至汉代,词句已多经后人增删改易,不尽原文。故学者多怀疑此一句为后人改窜。
此外《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也都提到“三皇五帝”。《吕氏春秋》里《贵公》《用众》《孝行》等篇,每提出一个主张,需要论据,便说三皇五帝之所以德垂万古,就因为他们都这么干了,基本是把三皇五帝当万能狗皮膏药来用的,就像我们写作文举例说居里夫人在坡路上给老爷爷推板车,爱因斯坦在公交上给老奶奶让座位一样。
三皇传到后来有了一个变体,就是“天皇,地皇,人皇”。
吕思勉的《先秦史》说《史记》里的“泰皇”应该就是“人皇”,因为“泰”字以前也写做“大”(读音tài,同“太”),而“大”也是人的象形,可能“大”字只是由“人”字形近出错,转写传抄,渐渐终于错成了“泰”。
这猜测太过牵强。
“大”字虽然象人形,但它的意思只是以一个大人的形状来象征与“小”相对的“大”,而不做“人”解。这两字在甲骨卜辞中,区别就已相当明显。秦汉时代,把“人”写成“大”是没有道理的。(详见文末附注。)
“泰皇”之所以变成“人皇”,主要是汉朝人爱讲三才天地人。
董仲舒解释“王”字,说那三横就是天地人,中间一竖是将天地人相通,参通天地人,就是王。(《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其实,“王”字甲骨文的写法是这样:
所象之形是一把刃口向下的斧子,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就是不听话老子宰了你的意思,完全没有参通天地人那么玄乎。
由于汉朝人爱讲天地人,于是不讲“泰皇”,只讲“人皇”。
天皇,地皇,人皇,多么完美。
根据《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所引的资料,最早提到“天皇,地皇,人皇”的是《春秋纬》等纬书。纬书是汉代的一班俗儒假托孔子之名伪造出来用以预言治乱兴衰的一类纯粹胡扯的书。由于完全胡扯,这种书对古史的叙述,丝毫不受资料匮乏的影响,任意创作,毫无压力。古人崇古,越古越贤,孔子最古讲到尧、舜,《史记》最古讲到黄帝,再往上,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和谐幸福,就不甚了然了,虽然自战国以来就多有三皇传说,但你一句我一句零零碎碎不成系统,纬书正好为学者们填补了这一段空白,省了不少考证工夫,因而即便后来遭了禁,纬书所叙述的古史系统仍然一直流传到现在。
接下来要谈到的其他四种说法中,还有三种出自纬书,纬书概况,不妨再说得详细一点。
《周易·系辞》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古代圣王受命,天地间总有种种祥瑞出现,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顺天应时,天下就该是你的。除了河图洛书之外,像什么凤凰啊麒麟啊,都是天命所归的表现。
伏羲氏继天而王,有龙马出于黄河,口中衔着一张绿图,图上有红色文字,伏羲受之,以画八卦,是为河图。不过根据各种记载,受河图的远不止伏羲一人,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无一不受河图,龙马也不嫌累,几乎是随叫随到。明代董斯张所编撰的类书《广博物志》中引《尸子》的记载,禹王治水时,有一只白面人鱼,跳出来对禹王说“吾河精也”,说完以河图授之,则河里出来的也不一定是龙马。(按:上面所说的“各种记载”,参见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二十五《顾命》篇注疏,及刘宝楠《论语正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