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
2、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
3、 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从而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及读故事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
4、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抓住唐宋大诗人诗中描写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
教学难点:
1、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 2、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根据内容请学生说说什么是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次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古诗中物候现象及规律。
二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文体知识简介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说明的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5.说明顺序:间顺序时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四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本课字词,请同学读准字音
卉(huì) 勰(xié) 瀛(yíng) 滹沱(hūtuó)
蕃(fān) 瀼(ràng) 涪(fú)
2 解释下列词语:
相得益彰 :
至理名言:
3,通过预习课文说说本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师友共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4,第二部分中作者又从那两个方面来关注物候的?
(3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的关注;
(6至7)自然段说明唐宋诗中对动物的关注。
5,根据文中的介绍,哪个组来说说什么是物候?
6,研究物候对农业有什么作用结合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来回答(师友共同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师友共同讨论完成)
1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2“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和“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两句话矛盾么?
3研究石头和花卉有什么作用?(从文中找出来)
4可见,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是什么?(从原文找出来)
明确:1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2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他们不能通过语言表达情意,不会说话;说鸟语花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3略。4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
二阅读第二段并回答
1、唐宋大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引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1枝词编成诗句。
答案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
三阅读3至7自然段填表回答
1,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
填写表格,师友共同完成表格。
诗人 诗文 物候规律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物候规律是: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 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扶风豪士歌》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总结:说明物候有区域性
李益《临滹沱见蕃使》
刘禹锡《竹枝词》
王之涣《出塞》
毛泽东 《送瘟神》
总结:说明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杜甫 “西川有杜鹃……” 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陆游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2在第五段中作者引用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
明确:关注这些诗中涉及的地点变化,就会发现树木抽青是随着地点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表明杨柳抽青也因地点而不同,在实践上也有早晚。
四阅读最后一段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这段话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告诉我们在读诗观察物候时“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不要以诗歌为限,指明了物候研究的方向。
五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子来说明。
提示:说明方法主要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吴导2.doc
- 《吴慧的论文.doc
- 《吴炳新的四个如果.docx
- 《吴现利数据库设计说明书.doc
- 《吴立清稿子教院1.doc
- 《吴耀武英语构词法.doc
- 《关于责任的话题作文.doc
- 《关于赴钧达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东风产店和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的实习报告.doc
- 《吸引老师的高分词汇.doc
- 《吸铁石动漫分享:快速提升素描按步骤作画是“根本”.doc
- ecg analysis on sensor node for reducing traffic有关减少流量传感器节点心电图分析.pdf
- 专题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考前查缺补漏(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 专题0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考前查缺补漏(广州专用)(解析版).pdf
- 专题04 图文转换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pdf
- 2025年证券从业考试证券交易最新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doc
- 2025欧亚经济论坛总体方案.doc
- 2025年4月-2026年7月护理学导论自考答案.doc
- 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
- 2.2气候第3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pptx
- 2017-2018学年套餐之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2讲义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