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5《屈原列传》课件2(旧人教版第六册).pptVIP

语文:4.15《屈原列传》课件2(旧人教版第六册).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4.15《屈原列传》课件2(旧人教版第六册)

其后,霍后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③,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徒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④。   [注]①[直突]直烟囱。②[上行]上座,行读hàng这句言那些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于上座。③[不录言曲突]没把建议改为弯曲烟囱的人计算在有功者之内。录,计算。④[郎]郎官,宫廷侍卫。    (1)“更为”的意思是 ;“且”的意思是 。   (2)“余各以功次坐”是说:A 其余的人凭救火之功依次就坐;B 其余的人都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C 其余的人都按功劳等次就坐。   (3)“且有变”,“变”的意思是 ;“唯陛下察之”,“唯”的意思是 。   (4)“贵徒薪曲突”二句的修辞方法是:A 引用;B 借代;C 比喻;D 省略。    (1)改换成;将要。(2)C。(3)变乱;希望。(4)借代。“徒薪曲突之策”,代建议止乱于萌芽时之策;“焦发灼烂”,代乱起后止乱有功之人。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①大将军光从骖乘②上内严惮之③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体肆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人主者不畜④霍氏之褐萌于骖乘   [注]①[高庙]汉高祖庙。②[从骖乘]跟随前去,骑马随待皇帝车侧,“乘”,读shèng③[上内严惮之]皇上内心非常害怕他。④[不畜]不容。    (立,)(庙,)(乘。)(之,)(背。)(乘,)(体,)(焉。)(死,)(诛。)(曰:“)(畜。)(祸,)(乘。”)    至成帝时,为光置守冢百家①,吏卒奉祠焉。元始二年②,封光从父昆弟③曾孙阳为博望侯,午户④。?   [注]①“为光”句:言设置了一百户人家为霍光守坟墓。②[元始]汉平帝年号。③[从父昆弟]从父,叔伯父;昆弟,兄弟;霍光从父之子是霍光的堂兄弟。④[千户]言霍阳享用一千户人家的赋税。    (1)指出全文中的古音通假字。   (2)指出“亡”字在句中的不同意义。   ①帝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②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③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1)“逊”通“”;“泰”通“太”;“乡”通“向”;“亡”通“无”;“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 (2)“亡”的意义:①逃亡;②灭亡;③通“无”。    (3)准确译出下面的句子。   ①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②曲突徒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③威震主者不容,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4)简答下面的问题:   ①全文旨在揭示什么历史经验教训?   ②结尾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揭示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矛盾斗争? (3)全国人忌恨他们,而他们本身又以违反礼义常道行事,则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呢?②建议改装烟囱,搬走柴火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好处,而把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奉为上客,(这合理吗?)③假使原先徐福的意见能得到施行,那国家就不会有(对功臣)划分封地、赏赐爵禄的耗费了。   (4)①全文旨在揭示这么一个历史教训,应当遏止祸乱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等祸乱发生,国家损失就大了。②这两面反映了封建时代有功重臣与皇室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重臣来说,切忌威震人主,以免招致灭族之祸;从人主来说,又须平乱之后做些安抚工作,以收买人心,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历史。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