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三年级阶段测试.docVIP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三年级阶段测试.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第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分) (一)文言文阅读(分)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 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 ④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 ⑤革(jí):危急。通“亟”。 ⑥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 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毛文龙将卒反 将:率领 B. 先生则躬樵汲 樵:木柴 C. 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白云先生清高情怀的一组是( ) 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②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架上书数十百卷 ⑤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⑥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至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恰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分) 10.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 。(1分) 1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1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简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现代文阅读(分) (有删改) 14. 和人相比,树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4分) 答: 15.联系语境,简要阐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请从以下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18.下列对作者举林和靖例子的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肯定中国知识分子远避官场和市嚣的大彻大悟。 B.赞扬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公平的现实社会中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安贫乐道的机智。 C.批评那些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知识分子。 D.批评那些自卫和自慰,具有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却在民族文化的高坡前把才华埋没掉的知识分子。 1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白堤和苏堤之所以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是因为它们的建造不是为了风雅和文化上的目的,而是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 B.林和靖的隐居孤山,使得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C.与统领一代民族精神的意义相比,建造白堤与苏堤的意义就小得多了。 D.用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掩盖志向的泯灭,必然会使民族精神颓废,妨害文明的突进. 20.第2段中说,“尽管美丽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