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测控制实验报告.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預测控制实验报告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实验报告 院系:电子信息学院 姓名:谈敏佳 学号:142030053 专业: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师:杨奕飞MATLAB环境下动态矩阵控制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动态矩阵控制的MATLAB仿真,发现其对直接处理带有纯滞后、大惯性的对象,有良好的跟踪性和有较强的鲁棒性,输入已知的控制模型,通过对参数的选择,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实验原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被控对象非参数数学模型的控制算法,它是一种基于对象阶跃响应的预测控制算法,它以对象的阶跃响应离散系数为模型,避免了通常的传递函数或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参数的辨识,又因为采用多步预估技术,能有效解决时延过程问题,并按预估输出与给定值偏差最小的二次性能指标实施控制,它适用于渐进稳定的线性对象,系统的动态特性中具有纯滞后或非最小相位特性都不影响改算法的直接应用,因此是一种最优控制技术。实验环境: 计算机,matlab7.0.4实验步骤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充分利用了反映被控对象动态行为的有用信息,对被控对象时滞和阶次变化的鲁棒性都有所提高,从而得到好的控制性能。但是由于动态矩阵预测控制采用模型预测的方式,其参数的选择对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选择控制参数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系统整体的控制效果。对DMC来说,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几个。 1)采样周期T与模型长度N 在DMC中采样周期T和模型长度N的选择需要满足香农定理和被控对象的类型及其动态特性的要求。为使模型参数尽可能完整的包含被控对象的动态特征,通常要求NT后的阶跃响应输出值已经接近稳定值。因此,T减小就会导致N增大,若T取得过小,N变大,会增加计算量。而适当的选取采样周期,使模型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因为采样周期减少而使模型长度增加使计算量增加,降低系统控制的实时性。所以,从计算机内存和实时计算的需要出发,应选取合适的采样周期和模型长度。 2)预测时域长度P 预测时域长度P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使滚动优化真正有意义,应使预测时域长度包括对象的主要动态部分。若预测时域长度P小,虽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好,但稳定性和鲁棒性会变差;若预测时域长度P很大,虽明显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即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变好,但系统响应过于缓慢,增加计算时间,降低系统的实时性。 3)控制时域长度M控制时域长度M在优化性能指标中表示所要确定的未来控制量的改变数目,即优化变量的个数。在预测时域长度P已知的情况下,控制时域长度M越小,越难保证输出在各采样点紧密跟踪期望输出值,系统的响应速度比较慢,但容易得到稳定的控制和较好的鲁棒性;控制时域长度M越大,控制的机动性越强,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增大了系统的灵活胜和快速性,提高控制的灵敏度,但是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会变差。因此,控制时域长度的选择应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实验控制算法实例仿真:(一)算法实现设某工业对象的传递函数为:GP(s)=e-80s/(60s+1),采用DMC后的动态特性如图1所示。在仿真时采样周期T=20s,优化时域P=10,控制时域M=2,建模时域N=20。MATLAB程序1:g=poly2tfd(1,[60 1],0,80);%通用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MPC传递函数模型delt=20; %采样周期nt=1; %输出稳定性向量tfinal=1000; %截断时间model=tfd2step(tfinal,delt,nt,g);%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阶跃响应模型plant=model; %进行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p=10; %优化时域m=2; %控制时域ywt=[];uwt=1; %设置输入约束和参考轨迹等控制器参数kmpc=mpccon(plant,ywt,uwt,m,p);%模型预测控制器增益矩阵计算tend=1000;r=1; %仿真时间[y,u,yrn]=mpcsim(plant,model,kmpc,tend,r);%模型预测控制仿真t=0:20:1000; %定义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plot(t,y) %平面线图xlabel(图1 DMC 控制系统的动态阶跃响应曲线(time/s));%横坐标ylabel(响应曲线); %纵坐标结果如下所示:Percent error in the last step response coefficient of output yi for input uj is : 2.2e-

文档评论(0)

sd47f8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