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名师材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霞名师材料

教学名师事迹材料 孙蕾 斯霞,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江苏、南京等地小学任教。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后分别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学校任职。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六十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新华社1963年播发的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斯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精心培育青年教师。她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加教学内容和识字量,反对延长教学时间,主张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知识闸门,点燃智慧火花。退休后,她仍一如既往地每天到学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学校、学生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身上有许多令我们敬佩的品质,许多发光点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热爱本职 1927年,17岁的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教国语、算术、常识。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去照亮那些幼稚的孩童,于是把从师范学来的本领全部拿了出来。 当时,这个学校比较落后,很多地方令斯霞看不惯。学生们只会说一口绍兴土话,她便试着用在杭州学到的“官话”来教学。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较差。男学生还象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那样,留着小辫子,戴着银项圈,女学生的手腕上也套着银镯子。斯霞便把杭州学生们的打扮讲给大家听,告诉大家除掉这些,做游戏、上体,就会怎样的方便。她又把这些道理向家长宣传,家长们都觉得这位年轻的女教师说得有理,纷纷给孩子剪去了辫子,脱掉了项圈和镯子。她还让每个学生胸前挂一块手帕,用来擦鼻涕,学生们也照办了。当时,斯霞的这一套是个创举,在学校影响很大。她班上的学生不但秩序好,而且穿戴整齐,讲究卫生,同事们不觉对这个新来女教师刮目相看。 学校根据学生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买了几只兔子,委托斯霞班上饲养。斯霞虽没有喂过这种小动物,还是乐意地接受下来。因为她觉得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又能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她亲自参加喂养,同时也叫学生轮流带一些青菜、萝卜、豆渣来。学生们课后常来逗兔子玩,看着它们雪白的绒毛,红红的眼睛,走起来一蹦一跳,吃起来嘴巴一动一动的,大家都乐不可支,斯霞也感到莫大的快慰。 然而在旧社会里,小学教师的地位是很低的。所谓“家有二斗粮,莫当孩儿王”,就是说稍有办法的人,是不愿当小学教师的。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一些教师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与斯霞一道分到绍兴五中附小的那个同学,两年后就改了行。 也就在这年的暑假,斯霞从绍兴回诸暨,雇了一辆人力车。车夫是位忠厚老实的中年人。当他听说斯霞是小学教员后,叹了口气说:“好端端的一个姑娘,怎么去当一个小学教员呢!”语气中带有无限的惋惜。 听了这句话,斯霞当时真想和他辩论一场。当小学教师怎么啦,有什么不光彩的?!可想到这是世俗的偏见,怎么能完全去责怪这位老实的体力劳动者呢?再说,她也很难说出多少道理来。她只知道,小学教师总要有人去干;自己读了师范就应该当小学教师,当了教师就能自食其力。虽然她有很多颇为阔气的亲属,介绍她到机关当个秘书、录事什么的,完全可以。这是比当小学教师轻松得多,可她不愿依附于人。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她觉得自己很适宜当教师,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也颇有乐趣。因此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她始终没有动摇,也从不见异思迁。 改革先锋 1949年4月,解放军的隆隆炮声震动了国民党的老巢。显贵达官们纷纷卷起家产,逃离南京。当斯霞看到国民党逃离时肆意破坏,她便和在校的几个老师自动组织起来,担起了守护学校的任务。23日清晨,雄赳赳的解放军部队进城了。巡逻了一夜的斯霞顾不上休息,也挤在欢迎的人群里。年近40的斯霞,仿佛年轻了许多。编剧、演戏、跳舞,样样都来。如果说解放前当小学教师是为了谋碗饭吃;现在小学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了,斯霞感到振奋和欣慰。她要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她和孩子们在学校吃包伙,节省下大量的家务劳动时间,都用到了教学上。 这时,斯霞开始了有目的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对于课文中字词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