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亞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docVIP

食品中亞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中亞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车毅* 于杰 (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港) 摘要:本文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使用,来源,危害与添加方式做了简要的阐述。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指出其中优缺点。列举不同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使读者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从使用、危害到检测、限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亚硫酸盐、危害、来源、使用、添加方式、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1亚硫酸盐的危害、来源、使用与添加方式 1.1亚硫酸盐的危害 亚硫酸盐,通常指二氧化硫及能够产生二氧化硫的无机性亚硫酸盐的统称,是一类很早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最初,并无各类亚硫酸盐的名称,直到1948年,被日本总的指定为食品添加剂[1]。大量使用亚硫酸盐类食品添加剂会破坏食品的营养素[2]。亚硫酸盐能与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生成双硫键化合物,能与多种维生素结合,特别是与维生素B1的反应为不可逆亲核反应,结果使维生素B1裂解为其它产物而损失。由此,FDA规定亚硫酸盐不得用于作为维生素B1源的食品[3]。我国规定生产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硫磺漂白剂。亚硫酸盐能够使细胞产生变异,亚硫酸盐会诱导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人一天摄入1g亚硫酸盐时不会产生明显危害,摄入4~6g则可造成胃肠障碍,引起剧烈腹泻。慢性中毒可引发头痛,二氧化硫可与血中硫胺素结合,能导致肝、脑、脾等脏器退行性变性,并且二氧化硫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引发粘膜炎症、水肿、破坏红细胞等[4]。哮喘者对亚硫酸盐更是格外敏感,因其肺部不具有代谢亚硫酸盐的能力[5]。动物长期使用含亚硫酸盐的饲料会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症状,并对成长有障碍。实验表明,用含NaH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发育受到抑制;用含Na2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病症,生长发育缓慢。二氧化硫的吸入可引起小白鼠肺、脑、肝、心、脾、肾,六种组织即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作用[6]。 1.2 机体内亚硫酸盐的来源 机体内的亚硫酸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亚硫酸盐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各种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所产生[4]。因而机体内存在能使其氧化的亚硫酸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在肝脏中最多,其他各种器官,例如心和肺中也有分布,在细胞线粒体中也存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亚硫酸氧化酶不受体外摄入体内的亚硫酸的诱导,这种酶必须含有活性钼.进入机体的亚硫酸盐,经亚硫酸氧化酶催化,与氧结合生成无毒害的[1] 周德庆,张双灵,辛胜昌 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 食品科学,2004,25(12):198—201 [2] 杨剑平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山东罐头科技,1990,(2):14—18 [3] FDA食品法规(200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白剑英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研究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8,24(4):431—434 [5] 张双灵,赵奎浩,周德庆,李颖 水产品中亚硫酸盐应用研究进展及残留检测[J] 食品科技,2007,5:246—248 [6] 孟紫强 S02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的氧化作用[J] 环境与健康2003,20(2):79—80 [7] 李长青 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检测结果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8.3,25(2),37—38 [8] 柏林洋,宋金海 食品中亚硫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08,36(2):52—5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2760—2007 [10] 中国标准出版社 食品卫生理化标准检验手册 2002.4(第三版);278—279 [11] 何红梅,薛则尧,曹小彦 碘吸收滴定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J] 食品与机械,2006,22(3):142—143 [12] 吴卫平,张磊,李洁 彭少杰 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9):470—471 [13] 吴 敏,张志刚,王根芳,周昱 进出口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探讨[J] 福建分析测试,2003,12(1):1708—1711 [14] 华菡倩,俞旭峰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J] 食品与机械,2003,4:39—40 [15] 蒋桃英,汤兰娟 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J]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9 [16] 杨文英,王 芳 甲醛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硫酸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4):400—402 [17] 林庆光 非水溶性食品中亚硫酸盐快速测定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2,16

文档评论(0)

sd47f8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