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梅馆记免费教学案_1
病梅馆记免费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掌握积累“病”、“业”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以”、“之”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景”通假字。
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的。题目叫“病梅馆记”。作者写了他设置的医治病梅的处所。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个处所呢?因为梅病了。梅怎么会病的?……梅,就是文章“表面”要写的所“托”之“物”。文章是怎样叙写的呢?
分析:作者的思路是,从梅的产地写到梅致病的原因、评梅的标准,写到梅所受的摧残,写到疗梅的决心,写到疗梅的措施以及疗梅的愿望,包括疗梅的计划以及更远的设想。全文分两段。
第1段,写梅之病态及病因。
“江宁之龙蟠……皆产梅”写梅之产,多而盛。
“或曰……以求钱也”析梅致病的原因。
“梅之欹……至此哉”叹梅之病,广而惨。
第2段,述疗梅的意愿及方法。
“予购三百盆……以贮之”谈疗梅的措施。
“呜呼……疗梅也哉”表疗梅的愿望。
2.再看它的寓意,即所“言”之“志”,是怎样借梅谈到人才问题以及造成人才问题的朝政的。
提示:按“梅”的段落、层次来看。
第1段第一层,点明产梅的地区,数量多,长势盛,暗示人才本来到处都有,而且才华四溢。这是全文叙、议的基础。
第二层,用“曲、直”,“疏、密”,“欹、正”作鲜明对照,读者从字里行间就能明了作者对这种评梅的观点持什么态度。“固也”,是先承认、后转折的“退一步”的句式,重点在否定。然而有人却偏偏以此为标准,这是少数人的癖见,当然不能公开宣扬、扩大号召,用作衡量天下梅花的标准,也不能按此标准把天下梅花都弄成病态。梅花的病因在评梅的标准。文章巧妙地借用文人画士的癖见,隐射统治者在使用人才问题上的标准,是压抑、摧残人才的根子。
第三层,梅花的曲直、疏密、欹正,是自然长成的,文人画士用自己的癖见强使人改变梅花的自然形态,这无疑是一种罪恶。联系人才问题,不妨对有关句子作如下的理解:“斫其正,养其旁条”,意味着摧残刚正廉洁的,扶植奸佞邪恶的;“删其密,夭其稚枝”,是压抑广大人才,束缚新生力量;“锄其直,遏其生气”,即迫害忠良耿直,遏制蓬勃朝气。这里,作用一连用了六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梅树所受的摧残,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残害。结局是”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个“皆”字揭出其受害之广,一个“烈”字点明受害之惨,从而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第2段第一层由“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承接上文“梅皆病”,进一步证实“文人画士之祸之烈”。作者愤“文人画士之祸”,哀梅之皆病,竟“泣之三日”,极写其爱梅、知梅之情。于是下决心疗救病梅,即下决心拯救被摧残的人才,一个“誓”字表达了作者不可动摇的决心。梅的病,是文人画士的癖见,经“斫”、“删”、“锄”而成的,要它健康成长,必须“纵”、“顺”、“解”以粉碎其禁锢,“悉埋于地”,还它以自然生长的自由,“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目标明确,时间具体。“必”字与上文“誓”相应,愈见其心之坚。这就反映了作者为拯救和培植一代人才所采取的措施。“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两句,更表明他不屑与残害梅树的“文人画士”为伍,以及敢于蔑视腐恶势力、不怕打击、直陈时弊的昂扬气魄。
第二层,仅仅一个“病梅馆”能解救多少病梅呢?面对“梅皆病”的严酷现实,不禁深为感叹,“呜呼……”似乎显示了作者力不从心的艰难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仿佛又听到作者热切希望疗治病梅的呼声:“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一定要疗救尽可能多的病梅,拯救和培植尽可能多的人才。尽管病梅无数,个人能力有限,也并不气馁,坚持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表达了要为解救普天下病梅而奋斗终身,要以毕生精力解除封建专制对人才的束缚、免除摧残而奋斗的决心。
由此可见,文中梅是人才的化身,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士,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字字在揭露反动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3.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设喻”跟本文的“托物言志”是否相同?
提示:先分开来看。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说明齐王由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王之蔽甚矣”这个道理之前,以邹忌自己由于妻、妾、客的“私”、“畏”、“求”而受蔽打了个比方。用一般的比喻来说,是“甲像乙”。“乙”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不一定真有其事,“甲”则是要说明的大道理。“设喻”便总是以小喻大,用暗示讲述道理、表明意见,比一般比喻用语更委婉、含蓄,更娓娓动听,因而也更容易使人接受。
本文则是句句写梅,句句比人,而又处处在议政,将深刻的难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