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瘟综述-徐晓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鴨瘟综述-徐晓娟

鸭瘟病毒研究进展 徐晓娟1 综述 郭霄峰1 XXX2 审阅 (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42; 2广州格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 鸭瘟(Duck plague, 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是目前对世界范围内水禽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1]。该病已被国际兽疫局认定为B 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法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2]。荷兰学者Baudet[3]于1923 年首次发现该病后,其流行范围逐步扩大,相继在法国(1949)、美国(1950)、印度(1963)、比利时(1964)、英国1972)、泰国(1976) 和加拿大(1976)被发现。1957 年,黄引贤在我国广州报道发现了鸭瘟。1957~1965 年,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南部、中部和东部的一些养鸭业较为发达的省市[4],1983 年,廖德惠报道了四川省存在鸭瘟,并且分离到鸭瘟病毒。至今,全国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目前,鸭瘟仍然是阻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鸭瘟病毒基本特性 DP的病原是鸭瘟病毒(DPV),又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也称鸭疱疹病毒Ⅰ型( Duck hcrpcsivirusⅠ)[5],是一种泛嗜性全身性感染的病毒。 DPV 为线性双链DNA病毒,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50~380nm,呈球形,有囊膜,在CsCl 中浮密度为1.272 g / ml,无血凝特性和血细胞吸附作用。除有芯髓、衣壳、囊膜等常见结构外,在衣壳和囊膜间还有疱疹病毒所特有的皮层成分[6]。,DPV 各毒株在毒力上存在差异,但在免疫学特性上却是相同的,迄今为止,只发现一种血清型。该病毒对热、pH及脂溶剂(乙醚、氯仿等)均较敏感,56℃10 min 会丧失感染力,80℃5 min 即可死亡,在pH3和pH11的环境下也很快被灭活[7]。 2 鸭瘟病毒粒子结构 DPV完整的病毒粒子由芯髓(core)、衣壳(capsid)、囊膜(envelope)及衣壳和囊膜间的皮层结构(又称外膜)所组成。病毒芯髓由蛋白与双股DNA缠绕而成,在衣壳内致密排列,直径约为35~40nm,也有报道称为74nm。衣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表观呈现正六角形,它由162 个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排列且有中空轴孔的壳粒组成,是疱疹病毒最重要的形态特征。芯髓与衣壳一起被称为核衣壳或裸露的病毒子,直径约为95~105nm。核衣壳穿过宿主细胞核膜进入胞浆或其空泡中,外面包上一层由蛋白质组成的疱疹病毒所特有的皮层成分,最后绕以囊膜形成成熟的病毒子。余克伦[7]等在电镜下观察纯化的DPV直径为184nm,核衣壳直径92nm,而芯髓在衣壳内排列致密,直径为74nm,衣壳外包有明显的囊膜,还可见到多量的囊膜融合的双病毒颗粒和四病毒颗粒。2008年,郭宇飞[8]等的电镜负染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呈圆形, 多数直径为150 nm 左右, 只有1个核衣壳, 少数病毒粒子直径可达300 nm, 有2个或多个核衣壳。 3 鸭瘟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经研究报道,DPV 可在9~14 日龄鸭胚中生长繁殖,并引起胚胎死亡。病毒在鸭胚生长适应以后还可感染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蚀斑并形成核内包涵体。DPV 还可在成纤维传代细胞系CCL-141中生长并具有蚀斑易于观察的特点, 但病毒产量较原代细胞少5.6倍[32]。有研究报道,一株DPV 弱毒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后,对其生长情况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接毒后4 h可在胞内检测到DPV,在48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接毒后6~8 h可在胞外检测到DPV,在60h病毒滴度达最高,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周期为6~8 h,成熟病毒子的释放与细胞发生病变的时间相一致。丁明孝[9]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DPV DNA的合成是持续进行的,被感染细胞中,病毒DNA的复制与壳体的装配,病毒粒子的成熟与释放是同时进行的。对DPV 弱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成熟和释放方式进行研究发现,DPV 获得囊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核衣壳可通过空泡出芽的方式获得囊膜;二是在核内依靠膜物质在核衣壳周围积累而获得囊膜。深入研究结果表明,DPV 存在两种装配方式:(1)病毒核衣壳进入宿主细胞后,在核内获得皮层蛋白,部分核内膜形成囊膜从而成为成熟病毒子,称为胞核装配方式;(2)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蛋白,然后通过向高尔基体或者内质网腔出芽释放时获得囊膜形成成熟病毒子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浆装配方式[10,11]。前者是DEV 核衣壳主要的主要装配方式。但是,翟中和等[12]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应用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技术, 证明了DPV 第二种装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