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精神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精神 薛千千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1班,陕西 汉中 723001) 指导教师 刘昌安 【摘 要】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新时代,呈现出田园诗歌崭新的艺术境界,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陶渊明深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一直对自然有着喜爱,在陶渊明归耕田园的二十多年中,他亲身体验到田园生活的快乐,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诗篇。但也饱尝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他的田园诗题材广泛,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自然、自由、和谐人生的精神体现来探讨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歌;质性自然;自然和谐;文化精神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之所以历久弥新,一直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于陶诗一直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之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陶诗中对田园生活真实、深入的描写,体现出人与自然契合的情境,是对现实田园生活的真切写照。这自然与人和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 一、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歌的发展历程 梁启超曾经说过,陶渊明“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耕田便是他唯一的事业。”[1]23他之所以归隐田园甘愿去做一介农民是因为其经历了一段反复曲折和痛苦矛盾的过程。 陶渊明所处在东晋时期,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个时期门阀制度森严,社会上以门第族姓定贵贱,他出身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但到他这一代时父母早死,家境没落,从小生活十分清贫。陶渊明在少年时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农村中,这里的水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35,尽管家庭贫困,但是陶渊明少年生活毕竟是快乐宁静的,从小的生活对陶渊明影响很大,在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年时期的陶渊明几乎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他曾多次入仕,也曾多次辞官。年轻时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宏伟壮志。但是,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黑暗时期。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破败不堪的年代,磨去了陶渊明的锐气,同时也磨去了他曾经写下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3]66的壮志豪言。因此,他选择了弃官归隐,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可以分为辞官前和辞官后两大部分。弃官前的田园诗“洋溢着欢欣愉悦,自满自得的情调”。辞官后至五十岁前的作品“颇存东晋名士风致”。五十岁以后的田园诗,由于生活所迫,“情调趋于悲凉辛酸”。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既写出了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也描写了农村的凋敝和穷困;既写出了自己悠然自得的情趣,也诉出了饥寒交迫的苦楚;既写出了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构筑理想的境界。我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写出了真实的现实,真实的自己,写出了农村善良、淳朴的人们,写出了乡村优美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灵。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时代,在中国两大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中,尽管有大量的自然景象描写,但他们大多都是比兴之媒介,或者比徳之物。它们本身并不具审美价值,也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之后在汉乐府诗中的铺采摛文的辞赋,其中有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曹操的一首《观沧海》才算是为汉以前诗坛献上的一首真真正正的山水乐章。魏晋以前的自然风光诗歌还不被人们所关注还只是一块璞玉。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魏晋时期,这时政治黑暗,出现了隐逸之风,孕育了山水诗的形成,大部分士大夫们归隐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因此将自己的生活理想也融入到这片乐土中,山水诗便多了起来。到了晋宋时代,由于玄学的兴盛,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终以陶渊明、写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形成了田园山水诗寄情于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的超脱,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美,开创了新的诗风。到了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对田园山水诗不断的美学追求,将其推上了另一座高峰。 二、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自然和谐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本源上来说,人类是自然生物不断进化的产物,是浩瀚宇宙中渺小的一份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4]123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合一的,纵观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段本应平常而又曲折异化之路。 陶渊明田园诗中就描绘了很多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那些情景大多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多写到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出了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手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自

文档评论(0)

popo7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