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_0.doc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_0.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_0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 南京金陵中学朱德勇 ?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一、生存选择:报任安书 / 渔父 二、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 三、*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 / 直面困难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1.专题内涵: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于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 2.呈现方式:问题探讨 3.核心文本:报任安书 / 渔父 / 记念刘和珍君 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注重整合 5.课时安排:10 课时 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 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 这是人生的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生命才有力量。 专题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的话题是学生成长中渴望了解和探讨的,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 专题选编了5篇文章,组成三个学习板块,板块虽各有侧重点,但彼此交叉,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教学中切忌割裂开来,或者把问题简单化。 作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问题探讨必须自然渗透融合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从文本中自然生发出来。既要通过问题学文章,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找到思想与表达融为一体的切入口,安排教学步骤,向预设的核心问题逼近;还要通过文章解答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思想,作为思考的素材、回答的理由,让文本学习通过问题探讨生成丰富的意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新课标强调“整合”,要求改变以往“教一篇是一篇”零打碎敲的方式,组织高效率的综合学习,但是综合学习必须建立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要在单篇教学上花力气,为整合做好铺垫。单篇教学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而必须抓整体,抓重点。我们在单篇上花些力气,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整合,使整合更有效果。 教科书采用“跨文本、超文选”的组合方式,应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衔接过渡。要改革文言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记“文”,不能把文言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着眼于培养探究意识。 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和“苦难中的尊严”。三个板块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板块围绕“生存与毁灭”组织学习材料,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 第二板块是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经典文本的学习,对前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习问题探讨的方法。 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板块:“生存选择”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屈原 《渔父》 《报任安书》 和《渔父》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 《报任安书》是传统名篇,文章比较长,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为降低难度,方便学习,入选教科书做了处理:一是只节选反映司马迁忍辱不死、发愤著书部分,以降低难度;二是采用原文与译文并排的尝试,便于腾出精力探讨问题,并把文中集中表现司马迁人生观的段落空出来,让学生在自读翻译中亲近文本,加深体会。教学中应该落实翻译任务,要求学生主动质疑,为问题探讨打好基础。 《渔父》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情节故事性,学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自主学习,教师稍加点拨指导。教学中应该抓住几次对话,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 《生存选择》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也是读完两篇文章后必然会产生的疑问。探讨的空间很大,“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人人有话可说。浅一点说,可以用原文回答他们为什么择生,为什么择死。 可以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  --比如: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垂名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司马迁与屈原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在“文革”中,不少著名的知识分子罹难。其中一部分是自尽的,也有一部分存活下来,继续他们毕生未竟之业。这两种命运都是有传统出处的。前者师从屈原,后者以司马迁为训。 可以从东西方生死价值观来探讨:  --比如: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  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把自我的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