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汤山猿人洞的成因及其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汤山猿人洞的成因初探及其保护 吴汶垣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 摘要:通过对南京汤山地区地质背景的研究,对猿人洞洞穴所在地理位置、洞内岩性及构造的分析,推测猿人洞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同时,提出了保护猿人洞的一些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猿人洞 南京汤山 发育历史 成因 岩性 构造 保护 引言: 1990年南京市汤山镇居民在该镇西端的汤山东北角山坡上采石时发现一个溶洞——葫芦洞,即南京猿人洞。 葫芦洞位于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南侧的雷公山北坡,该洞距南京市区27公里,以形状如平卧的葫芦而得名。, , , ,, , 葫芦洞不仅以出土南京猿人头骨化石而驰名,而且洞内石钟乳、石笋、石幔发育良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雷公山一带成了旅游热点,经过地方政府和文物、地质、古生物部门的合作,现在这里已成了集科普和旅游于一身的重要文化景点。(O1h)。红花组为深灰、浅灰色内碎屑、生物碎屑灰岩与团块灰岩,局部夹燧石条带或结核,可溶性强,是溶洞发育的主要地层。其次为仑山组和观音台群,其地层中岩石主要为灰质白云岩及云质灰岩,可溶性与灰岩相比较差。红花园组上伏地层大湾组为灰黄、浅灰生物屑灰岩、泥质灰岩和页岩,由于局部受断裂影响而形成了硅质岩,可溶性差,成为溶洞的顶部隔水层。 地质构造 本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裂。汤山地区的褶皱由北向南依次可以分为:龙仓复背斜、范家塘复向斜、九龙山复背斜、华亭复向斜、和汤仑复背斜。汤山位于汤仑背斜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汤仑背斜不仅为一复式背斜,而且也是一大的向北错动的推覆体。背斜北翼较陡或倒转,由上奥陶统——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并且此背斜北翼并非是单斜,它褶皱成为一个次一级向斜和一个次一级背斜,大背斜在这里成为一个复式背斜构造。背斜南翼相对平缓,地层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底部的地层出露,较新地层未出露。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地层自核部向外依次分布构成。葫芦洞即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 在中奥陶统汤山组内发育了环状断层、横向断层、斜向断层及纵向断层。区内具有三大断裂体系:近东西向主断裂(逆掩断裂、平移断裂)、北西南东向平移断裂和北东向断裂。它们对岩溶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汤山地区岩溶发育历史: 汤山地区随着地质构造的发展和古气候、古海面的波动,岩溶发育呈现出长期性、多代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加里东期 志留纪末至早中泥盆纪。受加里东运动影响,,,,,,,,,,,NEE 向张性断裂。正是在该时期,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三背两向。最南侧的汤仑复背斜褶皱强烈,形成次级背斜。北北东、北北西向张性断裂及背斜核部的东西向张性裂隙构造为溶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在该时期末期,即三叠纪末至侏罗纪中期是早期岩溶或裂隙中方解石结晶最为重要的时期。 燕山期 侏罗纪末至早晚白垩纪间。本区基本脱离海洋而进入大陆活动带时期,以升降运动和岩浆活动为主,形成一系列凹陷和突起,并产生了新华夏体系的主要构造线——NEE向断裂体系。它们切断了古老的断裂系统,并使老的主构造线(东西向断裂)再次复活,并显示出明显的张性特点。这加剧了地下水和地下热液、地下热气的运移。在地壳相对稳定那的条件下,地下水沿可溶岩的各种构造面进行溶蚀,在宁镇地区形成大量古老的喀斯特溶洞。由于山体的抬升,本区遭受机械风化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山麓和盆地交接处沉积以厚层砾岩、砂砾岩为主的浦口组。当时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沉积厚度较大,属于缓慢下降接受沉积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溶洞逐渐萎缩,后来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 喜马拉雅期 第三纪至第四纪。进入该时期,本区再次活跃。由于地壳相对前期抬升,潜水面下降,汤山地区在100米以上的古老溶洞随之抬高为干洞(如珠砂洞)。在现今高程75米左右,前期单一地下水作用变为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老溶洞的基础上,原地下水底蚀作用加强,溶穴扩大,剥蚀重力和地震等作用使洞顶岩层失去支撑而再次塌陷,使古溶洞发生了较大的改造。再加上该时期汤山北麓汇集了大量地下水、地表水,产生了一系列几乎同一高度的溶洞。这些溶洞基本上都是在古溶洞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这段时期气候的变化也对溶洞的发育及改造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汤山地区岩溶地貌演化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特点,,,,, 猿人洞的成因: 猿人洞洞内岩性与构造的分析 猿人洞发育于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为一岩溶型洞穴。岩溶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受含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并加以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而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图二 葫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