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 习 1、何为市场监管? 2、市场监管法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二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竞争和竞争法概述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 反垄断法 第一节 竞争和竞争法概述 一、竞争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竞争是生物学的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基本范畴,也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他始终安抚着的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竞争是指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为争取受益的最大化,以其他利害关系人为对手,采用能够争取交易机会的商业策略,争取市场的行为。 竞争的特点 1、主体性:竞争的主体是两个以上交易方向一致,行业相同或近似但经济利益上有利害关系,相互排斥的经营者。 竞争的特点 2、利己性:为了争夺市场,竞争行为表现为经营者推行一系列的商业策略,使用众多的竞争手段。 竞争的特点 3、竞争不仅指一种现实的市场状态,也包括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参与的潜在竞争。 竞争的特点 4、竞争的结果会导致优胜劣汰。 竞争的功能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推动技术革新。 第三,调节社会分配。 第四,促进消费福利。 二、竞争法及其体系 (一)竞争法的概念 调整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体系。从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看,竞争法主要是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 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对限制竞争法》或《公平交易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等。 竞争法综合运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调整方法调整竞争关系。 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管理性的竞争关系 平等性的竞争关系 管理性的竞争关系 竞争者与国家、政府之间因保护公平竞争、消除竞争限制等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 管理性的竞争关系属于纵向的竞争关系。 平等性竞争关系 平等性竞争关系是平等的竞争主体之间的经济竞争关系以及竞争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平等性竞争关系属于一种横向经济关系。 (二)竞争法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1、规范竞争主体法律地位的制度。 2、反不正当竞争法。 3、反垄断法 。 4、维护公平竞争的其它法律制度。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强烈愿望。因此,当代各国普遍重视竞争法律制度建设。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竞争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主要的法律手段。 一、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1、不正当竞争 1990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明确地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凡在工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惯例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 我国于1993年12月1日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行为的违法性 。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1)主体的特定性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都是在商业活动中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行为的违法性 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违法性,如果竞争行为违反一国竞争法规定原则和具体规范,就应当确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但是,这种违法性的确定与其他行为违法性的确定有所不同,它是以违反商业道德为一般判断依据的。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已经从经营者的私权和私益领域扩大到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和对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破坏。这也正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的区别所在。 3、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不正当竞争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形式意义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我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实质意义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与反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以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立法宗旨,即: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 1、概念 是指经营者采用伪冒或仿冒标志或其他虚假标志从事交易,引起公众误解,诱使消费者误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美国人称这种行为为“不播种而收获”的搭便车行为,它使本应属于正当经营者的利益为不正当竞争者所获,对市场竞争具有极大的危害。 2、假冒行为的表现形式 (1)假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