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传热学板类传热面强化报告
第七章 板类传热面的强化传热 7.1板式换热器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可清洗 密封性差 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分全焊和半焊 钎焊板式换热器 尺寸较小 波纹板传热面可以从场协同原理的三方面同时强化传热。 世界上第一台板式换热器。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激光焊接板式换热器 半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钎焊板式换热器结构 板片正面 钎焊板式换热器 波纹板的网流通道 7.2 板翅式换热器与分形锯齿翅片 7.2.1板翅式换热器结构 板翅式换热器由芯体、封头和接管组成。 板翅式换热器芯体由隔板、封条和翅片组成,翅片不仅对流体产生扰动,扩展了隔板的传热面积,而且对隔板形成支撑定距作用。 板翅式换热器因其结构紧凑、轻巧、传热效率高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热交换设备之一。 板翅式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 翅片形式 锯齿翅片 锯齿型翅片(off-set fin)是一种传热效果较好,对流体介质的适应性较宽,且承压性能优良的翅片。 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只有一次传热面。 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导热系数较低,不适合做翅片(二次表面)。 翅片焊接在扁平管上,汽车用散热器 扁平管通常是多孔管,能耐压。 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势与局限 一般紧凑度β≥700m2/m3称为紧凑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的紧凑度通常在1000~6000 m2/m3。 几种分形图案 锯齿翅片(off-set fin) 锯齿型翅片(off-set fin)是一种传热效果较好,对流体介质的适应性较宽,且承压性能优良的翅片。 不同阶数的分形锯齿翅片 分形锯齿翅片 双尺度锯齿翅片 分形翅片强化对流传热 分形锯齿翅片低阶大尺度的偏移保证了在流动过程主流流体和近壁滞止流体“角色”不断转换; 而高阶小尺度的偏移量由于与流体边界层厚度的数量级相近,从壁面另一侧来的流体将可能在分段处孔口深入这一侧边界层内部,这对于边界层流体的扰动和更新会起到重要作用,可在流动阻力增加不多的条件下产生较大强化传热作用,这是普通锯齿翅片所不具备的。 强化液膜过程的传热传质 小偏移量的分段孔口和水平沟槽有利于在张力和重力作用下,使喷淋液膜在传热表面良好分布和含蓄,延长逗留时间,不易发生干斑,这对于溴化锂制冷机的蒸发器和吸收器都相当重要。 此外溶液在分形锯齿翅片表面降膜流动时会不断反转液膜,使浓度高、温度低,深藏在液膜内部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溶液翻转到相界面上来吸收蒸汽,促使暴露的膜表面溶液不断更新,维持较大的吸收势差,使吸收能力增强。 板翅式换热器风冷侧数值模拟 三维六面体单元几何模型 入口设定为速度边界条件 出口设定为压力出口边界条件 翅片表面温度二次曲线分布 上下两个界面设定为对称面边界条件 切片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单位m/s) 切片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单位K) 翅片表面的温度分布(单位K) 切片截面上的湍流强度分布 翅片表面上的湍流强度分布 翅片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单位W/m2·K) 翅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单位Pa) 7.3 板壳式换热器 板壳式换热器由波纹板板束和壳体构成,它是集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和管壳式换热器适应面宽广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换热设备 。 传热面可以由带2孔的或无孔的波纹板,也可由带2孔的板翅式换热器的芯体以及热板等组成。 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7.3.1冷凝器用同向双尺度波纹板 7.3.2 交叉双尺度波纹板传热面 Fig. 3 Thickness of the film along the flow Fig. 4 Dimensionless velocity U along the flow Fig. 5 Dimensionless velocity U at first pitch Fig. 6 Temperature profile in solution film Fig. 7 temperature profile in solution film at first pitch Fig. 8 Concentration profile in solution film Fig 10 Sketch of absorption test device proper Fig 11 Sketch of a plate couple with 2-scale crosswise corrugations (in part) Fig 5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ig 6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versus solution sprinkle versus solution sprinkle 7.4 膜反转吸收过程模拟 对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表明,沿着液膜向下流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