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第二章提取分離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案
【 8 】
周次 第 三 周,第 2-3 次课 备 注 章节
名称 第二章 §2五、六、七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
实习( )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柱色谱的操作要点
2.掌握硅胶吸附色谱及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柱色谱的操作要点
难点:
硅胶吸附色谱及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第二章 §2分离精制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五、透析法
小分子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等)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
六、 盐析法
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饱和,有效成分沉淀析出,其它水溶性杂质溶于水。
如:
三七的水提液中加硫酸镁→三七皂甙乙↓
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氯化钠或硫酸铵盐析。
七、色谱法
1.定义:
是一种依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极性、溶解性、离子交换能力、分子大小等)的不同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2.基本原理: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吸附力、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分离。
3.分类:
(1)按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2)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3)按色谱原理不同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一) 吸附色谱法
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也称表面吸附,常见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吸附色谱最主要的分离依据。
物理吸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于吸附
吸附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
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等。
1.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具 有较强的亲和力。
吸附规律:
①芳香族化合物吸附力>脂肪族化合物
②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分子量小
③水中对溶质的吸附力>有机溶剂中对溶质的吸附力
2.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
(1)吸附原理:
硅醇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
硅醇基与水形成氢键
硅胶吸附的水分愈多,吸附其他化合物的能力愈弱。 吸水量超过17%,不能作为吸附剂了。
在100~110℃加热30min时即可除去水,恢复吸附活力,这一过程称为硅胶的活化。
(2)吸附规律:
① 对强极性物质的亲和力强于弱极性物质。
② 溶剂极性弱,吸附剂对溶质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吸附力弱。
③溶质被硅胶、氧化铝吸附,当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3. 聚酰胺:属于氢键吸附,不但适用极性物质也适用于非极性物质的分离。
特别适合酚类、醌类、黄酮类、鞣质的分离。
4.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分为非极性与中等极性两类。
(1)吸附原理:
吸附性与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2)影响因素:
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被分离物质
及溶剂的性质均影响着分离结果。
①分子极性
极性大成分——易被极性树脂吸附,被分离成分与大孔树脂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吸附力越强,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合适 。
极性小的成分——易被非极性树脂附,极性小洗脱剂,洗脱能力强。
②分子体积
对非极性大孔树脂而言,化合物体积越大,吸附力越强,这与大体积分子的疏水性有关。
③溶液的pH
酸(碱)性化合物——适当的酸(碱)性溶液中吸附;
中性化合物——中性溶液中可被充分吸附
④洗脱剂
水、醇类、丙酮、乙酸乙酯等。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1)正相分配色谱:
载体:硅胶(含水量超过17%已失去吸附性,可作为载体)、硅藻土、纤维素等
固定相: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液等
流动相:氯仿、乙酸乙酯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洗脱规律:极性小成分先洗下
极性大成分后洗下
(2)反相分配色谱:
亲脂性有机溶剂——固定相
水或亲水性溶剂——移动相
固定相:可用石蜡油、反相硅胶RP-18、RP-8、RP-2
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洗脱规律:极性大成分先洗下
极性下成分后洗下
(三) 离子交换色谱法
酸性、碱性及两性基团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多呈解离状态,可以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基团交换,从而与其它非解离性物质分开。
应用:分离具有解离能力的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如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酚类、肽类等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四) 凝胶色谱法(也称分子筛滤过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37903-2019 数控压力机可靠性评定方法.pdf
- SL 274-202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ocx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VIP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 bosch博世 GBH 5-38 X GBH 5-38 D 使用说明书.pdf
- 最新版入团志愿书模板.pdf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程标准 .pdf VIP
- 国内某600MW机组双烟道直流炉省煤器旁路特性研究.pdf VIP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津液的代谢和生理功能.pptx VIP
-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