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08近海海洋化學调查技术规程第二部分海洋沉积化学要素调查
6.1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6.2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
6.3 沉积物中总氮的测定(凯式滴定法)
6.4 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6.5 氧化还原电位(电位计法)
6.6 海洋沉积物中铜、铅、镉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7 海洋沉积物中铬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8 海洋沉积物中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9 海洋沉积物中汞的测定(原子荧光光度法)
6.10 海洋沉积物中砷的测定(原子荧光光度法)
6.11 沉积物中石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6.12 海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13 海洋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测定(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6.14 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海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1(2004年8月)
大气,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4(2004年8月)
沉积物,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2(2004年8月)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洋沉积物含水率、有机污染(总有机碳,油类)、营养元素(总氮,总磷等)、重金属(铜,铅,锌,铬,镉,汞,砷等)、氧化还原电位(Eh)、多环芳烃(萘、芴、菲、蒽、荧蒽、芘、屈、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等10种单体)、PCBs(9种单体)、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PP-DDE、OP-DDT、PP-DDD、PP-DDT四种单体,六六六的四种单体)等25个沉积化学要素的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指出了提交数据编汇、图件绘制、报告编写的要求等。
实施“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近海海洋沉积物调查计划,必须执行本部分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8.5-1998)
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海洋调查规范 第四分册:海洋地质调查(GB12763.4-2003)
3 调查海域
调查范围:东经108o00ˊ~126o30ˊ,北纬16o30ˊ~41o20ˊ,调查海域面积达67.6万平方千米。
在领海基线和10m等深线以内分为11个沿海省市调查海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在领海基线以外分九块调查区为:黄河口(渤海)、北黄海、南黄海、长江口、东海、台湾海峡、珠江口、南海、北部湾。
4 调查内容
在沿海省市海域布设141个站位,领海基线外海域布设463个站位,秋季进行一航次2cm层底质采样,对硫化物,有机污染(总有机碳,油类),营养元素(总氮,总磷),重金属(铜,铅,锌,铬,镉,汞,砷),氧化还原电位(Eh)共计13个要素进行调查。
在沿海省市重点海域布设76个站位,领海基线外重点海域布设65个站位,秋季调查一航次,采样层次为2cm层,对难降解有机物质的PAHs(萘、芴、菲、蒽、荧蒽、芘、屈、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等10种单体),PCBs(CB28、CB52、CB155、CB101、CB112、CB118、CB153、CB138、CB180等9种单体),有机氯农药(DDT(PP-DDE、OP-DDT、PP-DDD、PP-DDT四种单体),六六六(α-666、β-666、γ-666、δ-666的四种单体),共计27个要素进行调查。
5 样品采集、贮存、运输与处理
5.1 表层样品的采集
5.1.1 采样器类型及其选择:选用箱式采样器或多管采样器。
5.1.2 采集操作
5.1.2.1 将绞车的钢丝绳与采泥器连结,检查是否牢固,同时,测采样点水深;
5.1.2.2 慢速开动绞车将采泥器放入水中。稳定后,常速下放至离海底一定距离3~5 m,再全速降至海底,此时应将钢丝绳适当放长,浪大流急时更应如此;
5.1.2.3 慢速提升采泥器离底后,快速提至水面,再行慢速,当采泥器高过船舷时,停车,将其轻轻降至接样板上。
5.1.2.4 打开采泥器上部耳盖,轻轻倾斜采泥器,使上部积水缓慢流出。若因采泥器在提升过程中受海水冲刷,致使样品流失过多或因沉积物太软、采泥器下降过猛,沉积物从耳盖中冒出,均应重来;
5.1.2.5 样品处理完毕,弃出采泥器中的残留沉积物,冲洗干净,待用。
5.2 样品的贮存与运输
5.2.1 样品的贮存
根据沉积物测试项目确定样品转移和保存方法,根据生态监控区监测项目的要求,用木质小匙将采泥器采集上来的沉积物采集表层0-2cm样品,转移至磨口玻璃瓶中,采样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