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模糊边界中穿行.doc
在模糊边界中穿行
草场地艺术区库帛?H画廊的展览《欣?晋》上,我们认识了来自保加利亚的女艺术家奥尔加?格鲁吉亚(Olga Georgieva)。一身黄绿色的连衣裙彰显着一个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而满怀着热情介绍作品的奥尔加,身上更是带着东欧人的美丽而深刻。她的线描作品占据了一面展墙,红色的细线穿插于人物形象之中,活泼而不突兀。这些极具装饰性的精美作品当中,却包含了奥尔加对生活和哲学的严肃思考。
生于忧患
1986年4月26日,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乌克兰人。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核能源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了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污染,今日东欧的保加利亚也处在核污染区。奥尔加就出生在这个充斥着恐惧的年头。核事故后,政府为避免因核辐射所造成的儿童畸形与智力问题,与育龄妇女都签订协议,告知妇女如果在这个时候生产,需要承担辐射后生育的后果。母亲怀着极大的信念,执意生下奥尔加。有福气的小奥尔加顺利出生,并健康长大。幸福而积极的她,现在已经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而这段伴随着她一生的经历,也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灵感的源泉。
2012年,奥尔加毕业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奥尔加获得奥地利当代最佳年轻艺术奖“红地毯”。
她的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行为、影像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探讨艺术家对生命本体的把握与体验。
2013年的维也纳艺术博览会上,奥尔加做了一个行为艺术项目,她将自己用警戒线缠绕起来,红白相间的线条呼应着她其他的作品。红色在她的作品中代表着界限,警戒线更是代表边界的明确符号。贴合身形的缠绕既是束缚又保持着行动的自由,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就是这么微妙。同样的行为艺术作品,奥尔加还做了一个黄黑相间的版本,这个版本明确地指向她出生时的核爆炸。黑色和黄色是核能源标识的颜色,奥尔加用这两种颜色的胶带将自己全部缠绕起来,连眼睛都没有留下缝隙。她动作夸张地在展厅中痛苦地扭动。作品所表现的情境暗示了她出生的这段经历中所包含的生命、亲情、恐惧、勇气等主题。人生便是如此,无法逃避不如直面困难,即使是那么痛苦和艰难。
人的边界
奥尔加的画需要细看,精美的线条保持了其作品一直以来的品质。
她的作品中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画中既有奥尔加熟悉的人也有陌生人,人们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同时这也是奥尔加自己的故事。奥尔加在城市里散步的时候喜欢一边用耳机听音乐一边给她周围的人拍照。这些相片就成了她创作的的材料。
她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建构在自身经历和背景上的私人空间。画面中的人物繁多而彼此之间少有联系。中国人说“相由心生”,而奥尔加画中的人没有使个性化的属性。唯一的就是衣服、配饰这些元素能彰显一个人的喜好与性格,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被陌生人记住。在她的作品中,或者是独自来往的个人,或者是密切交谈的情侣,在这些情境之外,人与人之间少有沟通也同样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的场景。她说:“我喜欢在走路的时候带着耳机听音乐,这样我与路人之间保持了距离。这些陌生的群体给我带来一种安全感。我在人群中,但是又在我独自的边界里。” 在她的作品中红色代表人与人的隔阂与来往,也代表每个人建立的个人空间,行动在各自理性而无形的范围内。奥尔加觉得人生活在于一个由自己的理性形成而无形的制度内。我们接近谁,远离谁都和各自定制的界限有关。有时每个人也都试图超出各自的边界和限制。红色不仅仅象征理性的规则,同时也代表着穿越界限的欲望。奥尔加的画好像是生活中剪辑出来的一微妙的片段,可以随地开始随地结束。随之而生产不完整而紧张的气氛。这正是画家的意图,留白――不管是左右的不完整或画中的空白的线条――将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奥尔加关于边界的想法来自于201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时的经历。老教授在理论课上讲到国家政治、政权、体质和边界的问题。人与国家一样,在权利、利益、独立性等问题上同样存在着人的边界。从此,他的作品中出现了红色的元素。栏杆、绳索、斑马线、警戒线,这些代表着边界和隔阂的意向出现在她的作品当中。这些红色的线状或带状物,或断断续续,或穿插于人群当中,奥尔加解释道:这种关系之间的边界确实存在,它又是松散的。比如警戒线,我们可以翻过去,可以钻过去,甚至可以剪断它,但是是真实存在的。真实又模糊,就像画中的红色,穿插缠绕在我们身边。
作品中的红色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相关的人物之间也就有了关联。人们彼此保持着独立的空间,而社会性的人又不得不依附着彼此而存在。所以我们在她的作品中看到的是“独立的人群”。
她的北京
2013年,国际策展人亚历山大?格林姆(Alexandra Grimmer)在奥地利的展览上遇见了奥尔加,向她提起中国北京环铁艺术区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两人一拍即合,5月初,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