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杜甫诗三首解读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的 第三年,大唐进入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早已 弃都而逃,长安被攻占,人民生活在战乱中, 大唐一片混乱。中年杜甫在投奔肃宗路上被 判军所俘,困居长安,写下《春望》一诗。 创作背景 正音: 搔( ) 簪( ) 划分停顿: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 sāo zān \ \ \ \ \ \ \ \ \ \ \ \ \ \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茂盛 时局 别离 战争 信 抵得上 简直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万物被洗劫殆尽,徒有山河依旧。春天已降临,但人去城空,草木自然荒芜不堪。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以上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 伤时的感情。 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此联以“感时”承上,以“伤别”启下。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 不断。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心情。 其切意真情,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句。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 的安危之状,不觉搔首踌躇,可见伤痛、愁 闷程度之深。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 又自叹老将至矣,更平添一份悲哀。 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 《春望》可分两大层,请试着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层(首联、颔联):写城春败象,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1.体会《春望》的写作手法。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找出本诗的名句,并进行赏析。 1.体会《春望》的写作手法。 全诗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3.请找出本诗的名句,并进行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万金”,古代以十两黄金为一金。极力写出了难得和珍贵的程度。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集中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本诗中“望”的内容与《望岳》一诗有何不同? 望: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 遍地,春城败相,让人触目惊心,满目凄然。 望残花带泪,飞鸟惊心,触景伤情,情由景 生。由望眼前之破败景象更想到亲人杳无音 信,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不由得催人早衰, 忧愁难解 。 春望(五言律诗) 望 望 所见—— 春城败象 所感—— 触情生情 忧国伤时 盼 所盼 所思 低头 思亲 念家悲己 石 壕 吏 杜甫 杜甫诗三首 * * * * 作业布置 * 杜甫诗三首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 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 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 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 被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 被尊称为“诗圣”。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南游吴越。 ——读书和壮游时期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2.天宝五载(公元746)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 3.从天宝十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新文化运动解读.ppt
- 2016新版《GSP》质量管理操作程序-副本解读.doc
- 2016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解读.doc
- 2016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解读.ppt
-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40张ppt)(共40张PPT)解读.ppt
- 2016新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8.小书包解读.ppt
- 2016新员工安全培训解读.ppt
- 2016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解读.ppt
- 2016新版一上语文园地一解读.ppt
- 2016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课件-(共19张PPT)解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