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分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导读 陈向红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一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现在使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加的。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篇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登上了王座。后来他又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出现于哲学舞台上,都是当唯物主义在所有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特别是在工人中间已经占居优势的时候。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自己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的唯物主义,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就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在哲学史上造成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从总体上看,它产生于两条基本原则: 哲学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换言之:哲学必须拒斥“形而上学”。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指以追溯整个世界的本原或基质为目的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必须拒斥对彼岸的绝对精神的虚构,否定脱离社会实践的求证,哲学应该关注“人类世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人”身上; 第二条原则是哲学必须从实践出发。哲学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而不仅仅论证现存世界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举实践的旗帜,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使命,要求合乎人性地“安排周围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包含四重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理解由“客体原则”进入到“主体原则”,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哲学关注“宇宙本体”、“绝对”、“抽象的物质”,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也就是主体原则,主体原则是弘扬主体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来把握世界的原则,人们是通过实践来把握世界的,对世界理解到何种程度完全用实践的尺度来规范,而不应从物的尺度来理解人,从自然的存在来把握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找到了属于人的自己的哲学。文本中提及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革命的关节点。 其次哲学本身的结构由“思维与存在”的二级结构进入到“思维、实践、存在”三级结构,实现了哲学结构的根本的变革。从哲学的二极结构向三极结构的飞跃,表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历史形态。 简单地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已经不适合现代实践活动的要求,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的现实的统一,是两者的相互作用,由此实践中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已经替代了“何者第一性”这一本体论的论证的问题。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改变了形态的新唯物主义。 第三哲学体系的建构原则由“物质原则”进入到“实践原则”,实现了哲学体系由封闭到开放的根本变革;自然的天然环境不是人的家园,人的家园要由人自己去营造。旧哲学以物质的运动、变化来规范人类思维、人类社会、人类世界的发展,从“物质”出发来说明实践,而新哲学以实践活动的格局来说明社会和世界,并要求随着实践格局的时代性转变,形成新的哲学结构,实践规范着我们对“物质”、“意识”、“世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应从实践出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