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分析

(1) 要求: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反对盲目从众和相互攀比的心理,做到理性消费 2.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某消费者因偶尔失眠,在广告的狂昏滥炸下,也模仿别人开始服用脑白金。由此可见( ) ①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 ②攀比心理可能引发人们的高档消费; ③人们开始注重享受性消费 ④人们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这句公益广告倡导我们应坚持( ) *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从众心理       盲目从众不可取 假如有两间饭店,A是挤满了人,而B呢,只有寥寥几人,你会选择哪一个饭店就餐呢?      女儿:还有就是不知道送啥给阿健? 爸爸:那就问他当前最喜欢哪个明星呀? 女儿:不是,他这人挺怪的!与众不同! 爸爸:有何怪的? 女儿:就说一个吧!新买的牛仔裤,非得在膝盖部位挖两个洞,还不能一样大小! 讨论:小刚的这种行为是由哪种消费心理引起的?你认为这种消费心理可取吗? 9月20日,某市一青年留着他自己设计的“笑脸头”在闹市经过,过往路人看到无不开怀大笑。 求异心理 过分立异吓死人           女儿:还有阿哲! 爸爸:他的礼物也很为难吗 女儿:小璐说她准备送一只进口MP4给他。 爸爸:啊,进口MP4很贵的! 女儿:可我不能比她差吧,那会很没面子的! 爸爸:啊? 讨论:假如丹丹的爸爸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去买和进口MP4差不多甚至更好的礼物,会给丹丹带来什么?会给她的家庭带来什么? 攀比心理 虚荣攀比活受罪 老李为了买一台洗衣机,先上网查了详细资料,然后走了好几家商店,最后看中其中一台海尔牌,因为其价格不高,质量较好,而且售后服务好,于是买下了,这反映了什么消费心理呢? 求实心理 理智的消费 从众心理——“大家有的,我一定要有。” 盲目从众不可取。 攀比心理—— “只要有一个有,我就一定要有,甚至要更好的。” 攀比心理不健康。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 点 评    价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标新立异 夸耀性 盲目性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有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有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有利 态度:大力提倡 有利有弊: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甲一贯省吃俭用,两个孩子只让一个读书,就连过年过节给孩子买衣服也是精打细算,其银行存款确是早已达到了一个不小的数目;而邻居乙则与之相反,虽然每月都要肩负偿还银行贷款利息的压力,但仍然吃饭讲究鲜的贵的,穿衣讲究高档名牌,过节假日,亲朋相聚,狂吃暴饮,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案例分析一: 问题:你如何看待甲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该买也不买是适度消费吗? 当前收入+未来收入 ②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于国于家不利。 (1)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不滞后消费) (不超前消费) (2)理解:①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 相适应。 (零食、衣服、小饰品、充值卡、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 调查: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 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喜欢跟风随大流,别人买了自己也跟着买。但这些商品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东西买回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 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2)“三个避免” 跟风随大流 — 要有主见 情绪化消费 — 理智消费 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身心协调发展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餐具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装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及臭氧层,三是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案例分析二: ①作为消费者应尽量减少使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②作为企业要从国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