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2.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 儒学的坎坷发展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道家)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表现-----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 消极影响: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边境匈奴问题。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黄老之学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关于“无为而治” “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 ——《老子》第37章 老子这里说的“无 为” 是指顺其自然,不 妄为。“无不为”是说没 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 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 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 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 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 学观。 图片名称:董仲舒石像所 在 地: 河北衡水枣强县 举荐 策问 董仲舒“天人三策”: 方式: 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天人三策。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孝子)、廉(廉吏)各一人”(《汉书·武帝纪》)。 (成为定制)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面临问题 董仲舒的学说 解决之道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内容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2、特点: ◆3、实质: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1)思想: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政 (3)教育: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定“五经”,兴办太学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2.影响: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探究学习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评价 积极 消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