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儒 学 的 兴起 孔子 孟子 荀子 系统 完整 沉重打击 春 秋 战 国 秦 ? “焚书坑儒” 汉 成为正统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第二节 单元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前221 前206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秦朝 法家专制 前194 前187 前179 前156 前140 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武帝 前86 前134 道家无为之治 法家苛政 恢复期——休养生息 大一统盛世到来 前104卒 前192出生 构建时间轴,历史的线索 从无为到全盛 《老子》: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自胜者强。 从秦始皇到汉高祖这一个时期的历史,恰好是道家学说的最好注脚。 儒表法里统治思想之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能与汉初东西异制的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政治学说,只有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之术。……实现文化统一是当时历史的趋势,也是汉王朝的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黄老道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儒家学派则起而代之,担负起为汉政寻找出路的任务。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哪些主张?思想有什么特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主张:“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原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思想主张 1、“儒学独尊”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4、“三纲五常”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 为人处事标准 中央集权 君权 一统 “更化”:改革、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他在对策的结论中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董仲舒的对策与李斯的上书最大区别在哪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表法里统治思想之确立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与秦始皇、李斯“禁私学”的考量如出一辙。不过其所选择发扬的思想内容不同:一为刑名,一为儒学;其表现形式相异:一为暴力镇压,一为利禄诱引。 ——王健文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