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方剂学ppt[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ppt[精选]

方劑學(Formulaology) 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 黃介宏講授 2007 第一講 教材與參考文獻 ※教材:臨床方劑藥理與應用,劉崇喜編著,泓京出版社,2006.08五版 ※方劑學參考文獻: 1、常用漢方方劑圖解,許鴻源、許昭信編著,新醫藥出版社印行,1980.02初版 2、圖式中藥處方八綱分類,顏焜熒編著,台北南天書局發行,1984.10.01初版 3、方劑學,謝鳴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06第一版第5刷 4、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李世昌編著/發行/出版,2001.09第二版 ※歷代方劑書籍文獻: 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漢?張仲景撰,16卷,196。 千金要方,唐?孫思邈編著,30卷,652。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編著,30卷,682。 外臺秘要,唐?王焘編著,40卷,752。 小兒藥證直訣,宋?王懷隱等編著,997。 太平聖惠方,宋?陳師文等編著,5卷,1110。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陳師文等,5卷,1110。 本草衍義,宋?寇宗奭撰,3卷,1150。 聖濟總錄,宋?官方醫官撰,200卷,1117。 三因極-病證方論,宋?陳言撰,18卷,1174。 婦人大全良方,宋?陳自明撰,24卷,1237。 蘭室秘藏,金元?李東垣撰,3卷,1251。 內外傷辨惑論,金元?李東垣撰,3卷,1264。 丹溪心法,元?朱丹溪撰,5卷,1358。 醫學入門,明?李埏撰,7卷,1575。 萬病回春,明?龔廷賢撰,8卷,1587。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撰,120卷,1602。 醫方集解,清?汪昂撰,23卷,1682。 傅青主女科,清?傅青主撰,1684。 醫學心悟,清?程鐘齡撰,6卷,1732。 醫宗金鑑,清?錢斗保撰,17卷,1742。 溫病條辨,清?吳瑭撰,6卷,1813。 第一篇 基礎篇(上篇) 第一章 緒論 研習方劑學一般必須具備有: 1、中醫藥相關學科之基礎知識: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基礎。 2、熟悉方劑學特點:證、法、方、藥整合,主治之病證(方證)病機、確立治法、藥物配伍組合之臨床應用要點的掌握。 3、熟稔重點內容及基本訓練:方劑組成、功效和主治是方劑基本內容,只有熟記組成,理解功效,掌握主治證為方劑學之基本要求。其次,應以基礎方和常用方為重點,加強對其制方原理、配伍和運用要點的掌握,衍生許多附方方劑。常用方是較多藥物組成,臨床適用範圍廣,稍作加減可以通治多病的一類方劑。 一個具體方劑除因針對特定病證而設立外,亦將涉及藥味、藥量、配伍、劑型、用法等多方面內容。 1~1 方劑與方劑學之定義 方劑(Formula)定義:指在傳統中醫理論基處下經辨証審機決定治法後,選擇合適的藥物、酌定用量、按照配伍原則、規定適宜劑型及服用法等一系列過程之中藥治療用處方,為中醫之辨証論治(理、法、方、藥)的主要形式。 方劑別名:醫方、藥方、方子、處方、成方。 中醫用藥處方發展:單方→複方。包括傳統中醫藥經典方-固有處方(古方)及現代臨床新方-時方、驗方。 理論原則:常期醫療臨床實踐中認識藥物之相互作用,進而發現藥物配伍與方劑組成原則概念,即『法隨證立,方隨法出,方以藥成。』。 方劑學(Formulaology):研究與闡明方劑的制方原理、藥物配伍及臨床應用規律的學科,並包函藥物之製劑與服藥法。 方劑設計原則:中醫藥是以人為本,以病為標的治病原則,故一個方劑的設計是在傳統中醫藥之理.法.方.藥指導下,針對病証的病機、藥物的配伍來組成,優質的方劑必須(1)符合安全有效,對患者無毒副作用,(2)追求療效顯著。即所謂〝方以藥成〞,卻又首先是〝方從法出,法隨証立〞。 【範例】 感冒病人,經過四診合參,審証求因,確定其為外感風寒所致的表寒証後,根據表証當用汗法,治寒當以溫熱藥的原則,決定用辛溫解表法治療,並且按法選用相應的有效成方,或自行選藥組成辛溫解表劑,如法煎服,便能汗出表解,邪去人安。否則,治法與辨証不符,組方與治法脫節,必然治療無效,甚至反使病情惡化。 1~2 方劑學發展史及理論基處成立(※教材第二章) 方劑出典:早在中國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發現藥物並用於治療疾病。最初,只是使用單味藥。經過許多年代的醫療實踐,認識到用幾味藥配合起來治病的效果更好,於是逐漸形成了方劑。 傳說:《史記殷本紀》記有“伊尹以滋味說湯”,晉皇謐《甲乙經序》“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故認為殷商伊尹為湯藥始祖。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中國最早醫方著作為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為戰國時期作品,有197方可辨識,其劑型已有湯丸散膏之分,記錄隨證加減、湯劑煎煮、服藥時間、次數、禁忌等。後漢《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醫學典籍,記載有13首方劑,已有總結辨證立法、組方結構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