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报告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图5-34 是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形。 假设附着系数是一个定值φ0,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令 称为制动强度。 则可以求的店面法向反作用力为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若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都抱死时, 或 。 地面作用于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 当需要达到前后轮同时抱死效果,前后车轮制动力应满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且前后轮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将式(5-28)代入式(5-31)可得 联合式(5-30)和式(5-32),消去φ 可得 根据式(5-33)画出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前后轮制动力关系曲线即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称为I 曲线,如图5-35 所示。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多数车辆前后制动器动力之比为常数,即 β 为常数,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另外 由式(5-34)和式(5-35)可以得到β 线的斜率。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 2)可全控的混合制动系统 进行再生制动时,当前轮上要求的总制动力小于电动机可以产生的制动力时,电动机将产生所需的总制动力,而不施加机械制动力,此时机械制动将遵循理想制动力分布曲线对后轮施加制动力,图5-36 图中a 点。 当前轮上要求的总制动力大于电动机可以产生的最大制动力时,电制动和机械制动必须同时施加,此时应控制电动机产生其最大的制动力以回收更多的制动能量,制动力不足部分由机械制动补充,图5-36图中b 点。 * 复习思考题 1. 混合动力汽车有哪几类? 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动力耦合方式,可以细分为几类? 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有几种工作模式? 它们分别是什么? 4.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的方式有几种? 分别有什么特点? 5. 再生制动前后轮制动力矩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 *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还有一种特殊的转矩耦合方式,称为牵引力耦合,在这种耦合方式下,发动机驱动汽车的前轮(或者后轮),而电动机驱动汽车的后轮(或者前轮),通过前后车轮驱动力将两个动力源提供的动力耦合在一起,如图5-14 所示。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动力合成的规则如何 2. 转速耦合 转速耦合是指在动力系统中两个动力源的输出动力在耦合过程中,两个动力源输出的 转速相互独立,而转矩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最终合成转速是两个动力源输出转速的耦合叠加,合成转矩则不满足这个叠加关系。 以图5-15 所示的三端口配置为例: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该三端口网络符合能量守恒 转速耦合可以表示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转矩之间应该满足以下关系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依据驱动结构的不同,转速耦合又可以分为行星齿轮式(图5-16)和差速器式(图5-17)两种。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三、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串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混联式混合动力三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发动机和电动机使用的比例如图5-18 所示。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组成与原理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串联式和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比较,混联式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如下: (1)将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结合,具有两者的优点; (2)与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比,增加了机械动力的传递路线; (3)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比,增加了电能的传输路线。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三个动力总成比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三个动力总成的功率、质量和体积小; (2)有多种工作模式,节能最佳,有害气体排放达到“超低污染”; (3)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辆,没有机械能 ̄电能 ̄机械能的转换过程,能量转换的综合效 率比内燃机汽车高; (4)电动机可独立驱动车辆行驶。 电动机利用低速大转矩特性,带动车辆起步,可在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章扭转切应力分析A报告.ppt
- 第五章敏感陶瓷报告.ppt
- 第五章故障树分析报告.ppt
-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报告.ppt
- 第五章年径流及洪、枯水报告.ppt
-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报告.ppt
- 第五章整流电路2报告.ppt
- 第五章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报告.ppt
- 第五章埋弧焊报告.ppt
-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概述报告.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