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__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课件详解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P110—P112 6、现有一包黑色固体,其成分可能是木炭粉或氧化铜粉或两者的混合物,现对其加热,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则这包黑色粉末可能是 。 作业 P112 T2(4)(5)(6) * 请欣赏 请您欣赏 中国古字画 郑板桥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请思考 为什么碳的化学性质 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呢?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二、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温下,却能 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用墨书写或绘 制的古字画能长久保存而不变色。 1、可燃性:(与氧气反应) 2C + O2 点燃 2CO (不充分燃烧) C+O2 点燃 CO2 (充分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还原性:(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 (1)试管里黑色粉 末逐渐成为红色; (2)生成的无色无 味气体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 C + 2CuO 2Cu + CO2 高温 ↑ C+2CuO===2Cu+CO2 高温 我会分析 CuO:我的氧不见了,我终于被还原了! 我是氧化剂! C:我能夺取别人的氧,能把别人还原,我的还原性很厉害吧,我是还原剂。 在上述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这种含氧化 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而木炭使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具有还 原性,叫还原剂。 由此可见:物质除了与单质氧反应外,也能与化合态的氧 反应,但都是氧化反应。 在上述反应里:碳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氧化铜是 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利用焦炭可 以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3C +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 小运用 在埋木电线杆前,要把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将表面微微烧焦,这是因为( ) A.防止触电 B.烧焦变成炭木有导电性 C.防止木材腐烂 D.比较易埋入 C 2、有等质量的两份碳,分别燃烧生成CO2和CO,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生成CO2和CO 的质量比是 。 请思考 2:1 11 :7 1、用木炭烧烤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木炭上方飘一层蓝色火焰,请解释这层蓝色火焰产生的原因。写出这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因为处于中心的木炭因为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CO,CO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C+O2===CO2 点燃 2C+O2===2CO 点燃 2CO+O2===2CO2 点燃 课堂练兵 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核外电子总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 。 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是是 和 ,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和 。 6 6 4 比较稳定 增强 CO2 CO +4 +2 4.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性 D.还原性 B 5.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 ) A. H2和O2 B. H2和CO2 C. C和H2 D. C和O2 C 7.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 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C 8.有一包黑色粉末由氧化铜和木炭混合而成,将其装入试管中加热片刻,有红色物质生成,称剩余固体质量,发现减轻了2.2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木炭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 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 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4、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