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代造船與航海 西元581年,北周外戚大貴族楊堅廢掉年僅9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自立為帝,國號隋,改元開皇,都長安。他就是隋文帝(西元581—604年在位)。 “五牙”大戰艦 隋文帝派大將楊素在永安(人複縣,今四川奉節白帝東)營建各種戰艦,最大的稱為“五牙”大戰艦,上有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設置六個拍竿,高50尺,可以拍擊敵船。可載士兵800人,旗幟加於上。 ? 五 牙 戰 艦 黃 龍 船 其次是“黃龍船”,可載士兵百餘人。西元587年(開皇七年),隋疏浚了揚州境內的山陽瀆,以利舟師通過。 廣通渠(富民渠) 西元584年(開皇四年)隋文帝命宇文愷率水工開鑿了廣通渠(富民渠)引渭水自大興城(隋文帝所建新都,在長安舊城東南,今陝西西安)東到潼關長300餘里,漕運便利。至隋煬帝楊廣西元605年即位後,就三次下令開運河。 第一次: 第一次:西元605年(大業元年)開通濟渠和進一步開通邗溝,以作為游幸江都(今江蘇揚州)行駛龍舟之用。故又名“禦(御)河”。 通濟渠“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自東都至江都二千餘里,樹蔭相交。每兩驛置一宮,為停頓之所,自京師(長安)至江都,離宮四十餘所” 第二次: 西元608年(煬帝大業四年)開鑿永濟渠,主要利用自然水道,從汜水縣(今河南滎陽)東北引黃河北連沁水、淇水,至臨清到天津會白河入海,又北通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全長2000餘里。 第三次: 西元61O年(煬帝大業六年),修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到余杭(今浙江杭州)水入錢塘江。江南河即在舊有江南小河基礎上拓寬加深而成全長800餘里,寬十餘丈。大運河全部修成僅用短短六年,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大 運 河 大運河北起涿郡,南達杭州,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五大水系連接起來,全長2700餘公里,修成後,“運漕商旅,往來不絕”(《通典·州郡典·河南府》),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直至後世仍有深遠的影響。 “七年冬,大會涿郡。分江淮南兵配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別以舟師濟滄海,舳艫數百里,並載軍糧。”(《通典·漕運》)船隻前後相接數百里,船運的聲勢何等浩大! 隋開大運河,過度地徵用民力 開通濟渠時,徵發河南、淮北民百餘萬。 開永濟渠時,“又發河北諸郡百餘萬眾……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婦人從役。”(《通典·漕運》) 修邗溝也徵發淮南十餘萬人。民工相繼于路,民怨沸騰。據《隋書·元弘嗣傳》:“大業初,煬帝潛有取遼東之意,遣弘嗣往東萊海口監選船。諸州役丁苦其捶楚(杖刑),官人督役,晝夜立于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無不生蛆,死者十三四。” 這一方面說明造船工匠、民工的苦難,也可知隋煬帝時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是隋的重要造船基地。 龍 舟 古代人認為龍是極為神聖的龐然大物,如能乘龍過海上九天就成神仙了。要過海,就得乘龍舟,我國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他們要借助龍威來加強在民間的統治。他們在地上有巍峨華麗的宮殿,他們在水上就要住鳳閣龍舟。 隋煬帝造龍舟 隋煬帝窮奢極欲,不惜濫用民力。他多次徵發大批民工在江南採伐大木料大造龍舟和各種名目的船隻數萬艘。人民不堪苦役,死者十有四五。 第一次:大業元年(西元605年)三月下令開通濟渠,八月乘大龍舟巡遊江都。大業二年(西元606年)四月還洛陽。 第二次:大業六年(西元610年)三月游幸江都,次年二月禦龍舟,入通濟渠,至涿郡。 第三次:大業十二年(西元616年)七月游幸江都,至十四年(西元618年)被殺,隋亡。 隋 煬 帝 的 “大龍舟” 隋 煬 帝 的 “大龍舟 皇后乘坐的龍舟叫“翔螭〔Chī癡〕”,比皇帝的龍舟稍小一些,裝飾也極盡奢華。 隋 煬 帝 的 “大龍舟” 船隊中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還有稱為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羽、青鳧、淩波、五樓、道場、玄壇、板漯〔tà踏〕、黃蔑等各種名號的大船數千艘。奴侍、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按品位分別乘坐。另有一部分船載帝後以下所有乘船人使用的物品。 隋 煬 帝 的 “大龍舟” 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其中挽煬帝龍舟的要幾百人,挽“漾彩”級以上船的有9000人。這9000人被稱為“殿腳”,都穿著錦繡衣服。 隋 煬 帝 的 “大龍舟” 十二衛士兵又乘船數千艘,都是自挽而行。船的名稱是平乘、青龍、艨艟、艚〔cáo曹〕■等。船隻航行時首尾相接200餘里,照耀川陸。騎兵夾岸護送,旌旗蔽野。所過州縣500裏內居民都要來“獻食”,多的一州要獻100抬。食物都是美味佳餚、水陸奇珍,後宮吃不完,出發時就挖坑埋棄。人民傾家蕩產,無法生活下去。 隋代造船能力之強,技術之高 在大業九年(西元613年)楊素之子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黎陽(今河南浚縣境)反隋,進圍東都時,大龍舟等都被燒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