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徐存立 开学以来听了不少的课,从听课情况来看,不管是什么学科的课,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应该说,老师们在教法、学法的策略上,在学习内容和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都值得肯定。但许多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被忽视。我认为,教学细节它体现了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教学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重视细节,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从我听课的情况来看,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1.课堂上当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后,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老师听呢?”这样的话,说明老师还没有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必须向老师靠拢。按照面向全体与平等互动的理念,应改成“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2.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教者未能作出及时的评价或即使作出评价,但评价的方法单调呆板。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但有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朗读等不能及时的做出,如果评价,那评价的语言也比较单调,或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听到的是统一的“嘿嘿,你真棒”的口号,这种评价,一堂课用一次可以,用多了,毫无意义了。我认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真诚的表扬,回答不完整时,应指明努力的方向,回答错了应委婉给予指正。网上关于评价的语言很多,我建议同志们搜索一些写下来,并记到脑子中,便于运用。 3.教师从上课到下课基本上是一个腔调。老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教师的讲话要做到声情并茂,语调有变,抑扬顿错,声音要高低起伏,有波有澜,既应有高亢激越的鼓励,也应有轻声低语的诱导。一堂课有时要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要像山间溪水,涓涓而流。 4.要恰当的运用好体态语言。教师虽然不能与表演艺术家、演说家相比,但教师上课时要力求像他们那样去吸引人。在每节课中,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用非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来弥补口头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我们有的老师不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上课时老是盯着教科书或备课本,像说书似的,还有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用食指指着学生,命令似的,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手指并拢,掌心朝上对着学生,向学生发出邀请。虽然这点变化,但反映了不同的师生关系。 5.教师生怕学生不懂,老是重复,反复叮咛,给人的感觉语言不精炼,啰嗦。请大家记住这样的几句话: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探究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那教师究竟讲什么呢?学生想领悟,但领悟不出来,学生想探究,但探究不出来的。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像数学课力争两次反馈到位,语文课不要像庖丁解牛,而要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抓到位。我这里说的是要到位,不要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 还有学生在读书、讨论或作业时,教者行间巡视是应该的,但该如何做?是不是就在行间跑个不停,从前跑到后,从左跑到右?此时教师应躬下身子,真正的走到学生中去,进行个别辅导,参与讨论,帮助有困难的组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不要“作秀”。 …… 我们要从关注教学细节入手,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的实践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重视、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人文关怀。有时教师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 以上几点是本人听课后的一点反思,写出来与大家共勉之 2009年1月6日,参加了在淄博市实验中学召开的初、高中教学衔接研讨会,有幸听了高一语文一节研讨课,课题是《细微之处见精神---记叙文训练之“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师从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分类、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与学生展开探讨,特别是以“手”为主题的四则材料,更体现出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核心。其中材料之四是《母亲的手》: 母亲在走廊上的小凳上坐下来,我遵命接过她手中的针,蹲在她跟前帮她挑刺。当我看见她伸出的右手时,我惊呆了。这哪里是手?分明是干枯的树皮和树根。褐色的掌心里纹痕和裂痕纵横交错,皮肤有茧厚而粗糙,象一块干树皮,五个指头几乎无肉,关节隆隆凸起,已消瘦到皮包骨头,真象树根,由于长年累月在田里和菜园耕作,能让人嗅到手上的泥土味。以前自己年幼母亲年轻,后来自己又长期漂泊在外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